小區內重新鋪設的柏油路整齊劃一、每棟樓房的外立面被粉刷一新、新加裝的電梯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了便利……今年以來,烏海市海勃灣區工行小區的居民切身感受著小區的幸福變遷。
工行小區建于2000年,經過20多年的風雨洗禮,小區道路坑洼不平、公共設施年久失修,地下管網堵塞破損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著居民生活。今年,烏海將工行小區等16個老舊小區改造列為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投資1.1億元進行改造。經過半年多的施工,工行小區正在舊貌換新顏,“老舊小區改造給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小區居民張恩美連連夸贊。
不僅老舊小區在煥發新生,如今走進烏海市能夠切身感受到城市面貌和市民素質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城市環境優美了、交通秩序順暢了、公共設施齊全了、市民素質提高了。這一切美麗變遷,源于烏海市多年來堅持不懈地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
近年來,烏海市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加快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現實需要,把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為城市增“顏值”提“氣質”,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
自2018年,烏海市在開始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3年時間里,創城為民的理念得到彰顯,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民獲得感持續增強,城市環境質量顯著改善。3年來,烏海市改造背街小巷123條,整治居民小區562個,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3個,新建改造城市供水、供熱、燃氣、排水等管網超過600公里,新增停車位4.5萬,建成公共衛生間80座。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1200多萬平方米。建成凈水廠4座,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飲用水出廠衛生合格率、飲用水凈化覆蓋率均達100%。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從2018年的290天增加到2020年的304天。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19.5平方米,城市街道綠化普及率達95%以上。
通過“創城”的一項項舉措,一個個變化,烏海市民切實感受到了“創城”所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對“創城”的滿意度和支持度不斷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持續提升。
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之本,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綜合反映,也是烏海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核心所在。多年來,以“創城”為抓手,烏海市一手把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為著力點,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一手積極開展群眾性互助式志愿服務活動,構建起區、鎮(街道)、村(社區)縱向貫通、黨政群部門協同聯動的文明實踐網絡,使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在烏達區梁家溝街道永昌佳苑社區,活躍著一支名叫“鄰里理事會”的志愿隊隊伍,她們每天奔走于社區的各個角落,凡是有不文明的現象他們都要制止,居民有困難他們也熱心幫助。
“平日里我們經常開展文明勸導和矛盾調解,為構建和諧社區出力,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發揮余熱。”今年79歲的鄔娟女是這支隊伍的成員,她告訴記者,她們都是老黨員、老教師和老居民主任,年齡最大的已有79歲,年齡最小的也60歲。
如今在烏海市,像“鄰里理事會”這樣的志愿服務團體正在不斷壯大,據統計,目前烏海市在“志愿云”注冊團體達647支、注冊志愿者達11.47萬人,全市每五人就有一人是志愿者,全市志愿服務時長超過704萬小時。身披“紅馬甲”進行志愿服務,已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烏海市開啟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新階段,對標對表《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9大類72項測評內容、140條標準要求,制定了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每年需要集中解決、快速突破和全面提升的重大問題、重點工作、重要工程,確保創建工作各項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針對過去創建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短板,烏海市將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找準癥結,一項措施一項措施地抓好整改。
烏海市委書記唐毅表示:“站在邁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征程上,烏海市將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常態化‘創城’工作始終,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著力為城市增顏值、提氣質,著力為群眾謀福祉、創實惠,為早日創成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市而努力奮斗。”(記者 郝飚)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