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10月14日電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烏海市文體旅游廣電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暢通群眾和企業訴求反映渠道,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全方位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
建設“一刻鐘”社區生活圈,提升群眾“幸福感”
為扎實推進“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在建設試點設立6個鴻雁書房,持續開展“書香烏海”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動,開展34項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爭取自治區體育局全民健身補短板環烏海湖馬拉松賽道等項目資金646萬元,爭取自治區體育局公共設施建設項目資金91萬元。實施應急廣播進社區工程。積極與全市各街道、社區摸底對接,按照“一社區一品”的原則,共為56個社區制定建設方案,目前已進入招投階段;開展應急廣播延展試點工作,計劃在26個自然村、2個景區、2家企業進行應急廣播終端試點建設,進一步擴大生活圈范圍。
常態化開展文化和旅游聯合執法檢查,提升群眾“安全感”
采取強有力措施,“再部署、再強調、再落實”從嚴從實抓好文化旅游行業常態化防疫措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行動,構建上下聯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針對文化市場涉及領域廣、監管部門多的實際情況,及時會同網信、公安、城管、郵政等相關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合力形成多組力量監管市場的態勢,提高執法效能。今年以來,相繼開展元旦春節寒假、文旅市場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不合理低價游”、校園及周邊和校外培訓機構等各類專項行動27次,堅決筑牢文旅市場意識形態,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穩定。
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提升百姓“獲得感”
今年以來,成功舉辦“黃河幾字彎·魅力烏海行”線上旅游宣傳推介會等活動。烏海湖景區打造了烏海湖冰雪世界,陽光田宇景區投資500萬元建成戶外研學拓展基地,西行客棧投資1300萬元建成旅游道路1.1公里,硬化文化廣場28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6500平方米,對特色民宿進行了提檔升級,改造了“時代記憶園”,8月中旬進入試運營。中秋假期,綜合自治區文旅廳、A級旅游景區數據,全市接待游客22.04萬人次,同比增長66.81%;實現旅游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67.38%。
持續推動助企紓困,提升文旅企業“歸屬感”
制定《暫退烏海市旅行社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辦事指南》,全面啟動第二次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工作,現已為7家提出申請的旅行社辦理了暫退業務,暫退金額64萬元。主動對接商務部門,計劃首批發放20萬元電子文旅領域消費券。對全市受疫情影響存在困難和有融資需求的企業進行調研摸底,為全區政銀企融資項目對接活動奠定基礎。鼓勵景區推出旅游優惠政策,積極開展“內蒙古禮物”品牌授權使用商品征集工作,加大資金申報力度,扶持小微文創企業健康運營。2020年至今,泥塑等傳統手工藝項目,烏海硯等多個文創項目共獲得470萬元的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創意商品項目資金支持,現已形成“烏海有禮”等文創品牌。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群眾“體驗感”
今年以來,舉辦了烏海2022航空嘉年華等4場大型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多角度廣渠道宣傳推廣旅游優惠政策、特色旅游產品等,參加西安、山東等地的6場旅游推介會。先后推出了《紅嘴鷗》等5期宣傳主題,原創文章《烏海秦明長城:巍巍長城生生不息》及短視頻《推開烏海的門帶你感受四季美景》被學習強國平臺刊用,播放量突破500萬次,《烏海:荷花綻放美在當“夏”》等4篇信息被學習強國內蒙古平臺選用。微信公眾號發布801條信息,送達人數706萬人,網站發布260條信息,微博發送52條信息。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百姓“參與感”
今年以來,緊緊圍繞“喜迎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我們的節日”等主題,共舉辦“歡樂慶新春·盛世家國夢”2022年烏海市百姓春晚等各類線下活動903場,惠及群眾近40.5萬人次;舉辦各類培訓輔導630場次,培訓人數達26579人次。積極開展線上“云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走上“云端”、進入“指尖”、暖在“心尖”。開展“歡樂慶新春·盛世家國夢”2022年烏海市百姓春晚線上展播等線上文化活動705場。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