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3月3日電 近年來,烏海市市場監管局緊緊圍繞“優服務、強監管、重信用、提效能”目標,將信用“基因”融入企業“血液”,積極探索“信用+監管”模式,以信用約束市場主體,以信用賦能市場監管,讓信用“軟環境”成為市場主體發展“硬支撐”,助力烏海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信用+“雙隨機”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積極推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依據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系統,通過系統自動研判風險等級,按照信用風險狀況由低到高將企業分為信用風險低(A類)、信用風險一般(B類)、信用風險較高(C類)、信用風險高(D類)四類,并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對A類企業減少抽查頻次無事不擾,對D類企業提高抽查頻次嚴格監管,實現守法誠信企業“無事不擾”,違法失信企業“寸步難行”。
信用+包容審慎監管,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根據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分類,選取部分“三新”企業,予以標注,納入“沙盒監管”范圍,給予一定時間的“觀察期”,在供應鏈服務、快遞服務領域探索開展“沙盒監管”,推動行政執法由“嚴罰式”向“容錯式”轉變,有效運用說服教育、約談警示等非強制性執法方式,加強行政指導,做到寬嚴相濟、法理相融,讓監管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引導和督促依法誠信經營。建立“容錯”機制,推行“首違不罰”清單制度,對非主觀故意、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輕微違法行為給予責令改正,給企業留足生存發展空間。
信用+涉企信息歸集,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強化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監督管理、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等信用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內蒙古)和信用中國(內蒙古·烏海)有效歸集公示,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增加市場交易信息透明度,提升失信企業違法成本,倒逼市場主體合規誠信經營。同時,暢通企業信用修復渠道,實現信用修復“零跑腿、網上辦”,幫助市場主體重塑誠信經營形象。2022年,全市共歸集涉企信息6146條,其中行政許可5153條,行政處罰993條。
信用+違法列嚴列異,推進失信聯合懲戒。依法對未及時進行年報或在雙隨機抽查中發現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的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對在經營異常名錄滿三年仍未申請移出的企業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對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及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企業,在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供社會各界、相關部門或機構查詢應用,在招投標、政府采購、獲得榮譽等方面作為參考并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2022年,全市累計有1545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161戶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通過信用修復、注銷等各種手段移出經營異常名錄700戶,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471戶;依申請對符合條件的7家企業行政處罰信息提前停止公示,為6家單位查詢211家企業信用狀況并出具情況說明。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