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8月2日電 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電力保障項目,切實將電網建設、安全生產、優化營商環境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以“電力先行”助力“鄉村振興”,巴彥淖爾供電公司農墾供電分公司黨支部積極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新途徑,創新實施“村電共建服務共融”項目,擴展供電服務領域,增強供電服務能力,提升供電服務水平,激活企業優質營商環境一池春水。
“村電共建”服務共融 構建暖心“服務站”
“快來看,供電公司把電力驛站開到咱村委會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遠景村二組村民王友欣喜地奔走相告。4月22日,農墾供電分公司通過前移服務端口,率先推行“村電共建”項目,12個鄉村“電力驛站”正式揭牌使用,驛站啟用后輻射巴彥淖爾市臨河區12個村社、3398個臺區,涉及用戶90596戶,快速解決了企業和村民用電需求。
翻開臨河區遠景村“電力驛站”懸掛的“村電共建訴求”記錄本,上面一一記錄著村民反映的用電問題。“驛站就設在家門口,我們只要有用電訴求就及時向所屬電力驛站‘網格員’傳達,用電問題馬上就能解決,為你們點贊!”電力公開日當天,村民安小平來到駐村“電力驛站”進行養殖戶線上報裝申請,業務辦理的便捷程度讓他贊不絕口。
農墾供電分公司持續提升“村電共融”服務效能,搭建用電安心、交費省心、服務貼心“三心服務站”,提升村民用電“獲得感”。從今年4月以來,12個“電力驛站”共計收集客戶訴求19條,截至目前,已處理完成15條,剩余4條已納入實施計劃,厚植“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品牌形象。
“村電共建”網格共享 構建全域服務網
“現在的供電服務真是又快又貼心,掃一掃二維碼就能一鍵呼叫專屬網格員。”農墾供電分公司的“碼”上服務模式受到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巴音村村支部書記祁三保的稱贊。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切實提升客戶電力“獲得感”。該分公司在建立的12個新時代“村電共建社電聯建”服務點分別派駐網格客戶經理12名。客戶經理通過“電力驛站”辦公點、“一村一碼”服務臺、專屬微信工作群等服務方式,織密與群眾溝通聯系的線上線下網格體系,共建安全可靠的用電環境。“原來辦理用電業務要往營業廳往返跑好幾次。現在申請辦理變壓器增容業務呼叫電力網格員就能快速實現現場服務。”水桐樹村村民張永全贊不絕口。
農墾供電分公司始終將“獲得電力”作為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推出“村電共建”網格化管理服務,將便民服務、農網改造、安全用電等內容納入村務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平臺,打通農村電力服務的“最后一米”,實現辦電不出村、問題不出鎮,譜寫優化營商環境絢麗新篇章。
“村電共建”服務到村 共繪鄉村振興圖
鄉村要振興,電力必先行。7月22日,臨河區狼山農場四分場支部書記王瑞將繡著“村電攜手共建、解百姓急難事”的錦旗送到農墾供電分公司相關負責人手中,為該公司解決用電難題表示感謝。進入7月份以來,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正值夏種農忙時節,而今年全區平均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偏少,加上持續高溫,狼山農場六百余畝玉米地正在遭受旱情。
“為了解決我們村的玉米干旱問題,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決定實施引蓄黃河水進行水源補充,新建黃河水沉砂池1座,灌溉系統8個,可當前變壓器容量過低,無法直接啟用抽水泵,急需你們電力部門的幫助。”萬分焦急的狼山農場四分場支部書記王瑞通過本村社“電力驛站”,第一時間聯系到份子地供電所所長楊斐。聽聞情況后,農墾供電分公司立即啟動“灌溉助農綠色通道”,火速組織人員現場勘察,確定供電方案,積極籌備物資,安排專人負責全流程對接,爭分奪秒拯救受旱玉米。僅用一周時間,2臺變壓器成功上崗,“及時電”挽救了600余畝受旱玉米。
今年以來,農墾供電分公司貫徹執行上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結合當地特色農業,持續改善農村地區電網基礎設施,聚力“村電共治”往村覆蓋、往戶延伸,用優質可靠的供電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助推轄區鄉村振興與地方經濟發展,鋪染鄉村振興畫卷中的基礎底色。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