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4月9日電 在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的帶動下,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新能源發電規模在逐步增加。來到磴口縣光伏產業園區,登高遠眺,長空之下,藍色的光伏板猶如一塊塊巨大的拼圖,鑲嵌在茫茫的沙漠荒灘上,昔日“沙窩”搖身變成“金窩”,它們追風逐日,產生著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
“綠洲”固“綠電”
烏蘭布和沙漠擁有廣闊的“沙戈荒”資源,光照時間長,在開發利用太陽能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截至目前,國家電投、蒙能、淖爾能源三方聯合投建的新能源基地已成規模,“十四五”期間,規劃新能源總規模12吉瓦,一片片象征希望和光明的“深藍色向日葵”正在絢麗綻放。4萬多畝沙地上將實現“板上發電、板下固沙、板間種植”。發綠電、長綠植、減標煤、接種肉蓯蓉,產生的價值不可估量。
國華磴口100兆瓦光伏治沙儲能競價項目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座100兆瓦的光伏治沙電站,是巴彥淖爾首個10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電站。建成后,向電網年均提供綠色電力約2億千瓦時,年均節約標煤消耗6.2萬噸,同時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煙塵排放。
“綠電”助“綠洲”
目前,園區內共有13家光伏企業建成并網,總裝機規模達77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規模的不斷壯大給產業鏈上下游帶來新機遇,同時也對電網的接納、配置、調度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巴彥淖爾供電公司開辟“綠色通道”,公司主動對接新能源企業,推行“一企一策”服務,統籌安排配套工程建設和并網業務受理,提供全過程一站式服務,為新能源項目盡早申報、盡快審批做足準備。巴彥淖爾供電公司千方百計提高“綠電”消納水平,為“綠電”外送奠定了基礎。
從十年前第一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在烏蘭布和上崗,到十年后新投資4600萬元建設烏蘭布和35千伏變電站為新能源發展保駕護航。電網串起了一顆顆能源“珍珠”,在烏蘭布和沙漠鋪開了一幅嶄新的能源畫卷,為人民生活、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雙“綠”發力讓沙漠更“出圈”
低頭可賞沙中“景”,舉手可“摘”天上星。節假日期間,烏蘭布和沙漠的游客數量明顯增多,牧場之旅、駱駝騎行、星空露營,沙漠民宿客房爆滿,用電量大幅增長。游客們不知道的是,為景區提供保障的電能來自10千伏913六團直流輸配電線路。在綠色發展的快車道上,這條線路每24小時就可以送出12萬千瓦時電能,可以同時點亮12萬盞25瓦的電燈,為1500輛電動汽車充滿電,滿足7500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從全電景區到智能民宿,一條條銀線在烏蘭布和沙漠內“遍地開花”。傳統的天然液化氣、燃油熱水器、燃油觀光車等被綠色清潔的電能所替代。這些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持續完善,為民宿發展、特色旅游項目快速落地運營按下“快進鍵”,在助力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巴彥淖爾供電公司也多出實招破瓶頸,促進烏蘭布和旅游業提檔升級,讓老百姓獲得真正的實惠。
立足沙丘眺望,整齊聯排的光伏板和環環相扣,日光的照射下,“藍色海洋”波光粼粼,好似正不斷向外輸送綠電。作為全國最早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省份之一,內蒙古已成為京津冀供電大后方。
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是自治區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如今,新時代的“綠色蒙電”也必將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中留下濃重而鮮明的一筆。蒙電流光遍北疆,相信“綠電”與“綠洲”的邂逅會讓我們的生活更綠色、更舒適。未來,巴彥淖爾供電公司將繼續依托巴彥淖爾能源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讓百姓們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更多內蒙古貢獻。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