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5月10日電 2024年,巴彥淖爾市抓好大面積單產提升這個頭號工程,積極創建整建制玉米單產提升示范市,核心示范面積達60萬畝以上,畝均增產達150公斤;“噸糧田”推廣區面積達200萬畝以上,畝均增產達100公斤,實現多增產5.8億斤。
春耕時節,萬物勃發。眼下正值玉米春播備耕的關鍵時期,調試機器、北斗導航覆膜鋪管、播施肥料……玉米、小麥、西葫蘆、葵花等種植戶搶抓農時忙農事,處處呈現生機盎然的春播備耕景象。大面積的耕地需要用到的現代化灌溉設備數量眾多,位于磴口縣的49.7萬畝高標準農田里,一個巨大的澄清池十分引人注目。工作人員只需在APP上進行操作,就能對滴灌設備下達指令,糧食的“解渴水”便如春雨般均勻灑落,真正實現了“人在家中坐、水從田間流”的目的,享受著“云享灌溉”的帶來的便利。
此外,更加智慧、高效的用電服務也為農業豐產、農民豐收做足保障。近日,內蒙古電力集團巴彥淖爾磴口供電公司的員工石磊仔細查看著磴口縣高標準農田里的用電設備和線路運行狀況,對變壓器、農業排灌線路、抽水泵等電力設施進行全方位“體檢”,及時消除用電安全隱患,貼心的服務贏得了種植戶的認可。
在在磴口縣隆盛合鎮高標準農田中,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的農機系統正在春耕春播中施展“智慧”耕地信息“動”了起來。石磊介紹,現在的田野里,處處顯露著“科技范兒”。天上無人機自動打藥肆意翱翔,地下衛星平地機規律耕種,水肥一體化精準滴灌使農作物“細酌慢飲”。近年來,農民們深刻意識到農業生產現代化的必要性,給農業種植插上科技的“翅膀”,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特色“黃金路”。
智慧農機的應用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也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而這科技化、數智化的農業生產離不開可靠的電力保障。2021年以來,磴口供電公司積極響應項目用電需求,結合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6630.015萬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架空線路199.469公里,新建及改造柱上變壓器73臺,供電總容量達6150千伏安,通過這一系列的工程建設,使得項目區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得到顯著提高,逐步打開本地區的豐產“密碼”。
為確保不誤農時,該公司還通過“人巡+機巡”的方式,對涉及農業生產的電力線路、臺區、設備等進行全面檢查,排查安全隱患,提供優質服務,確保糧食生產用上安全電、可靠電、舒心電。
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業的穩產增產,電力是不可或缺的支撐和保障。接下來,內蒙古電力集團巴彥淖爾磴口供電公司將圍繞“12578”工作思路,聚焦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確保“塞上江南”巴彥淖爾農業生產電力安全穩定,為鄉村振興增添動能。(郭書玥)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