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發布最新一批道路運輸市場嚴重失信主體名單,新增法人類失信主體152家、失信從業人員89名及未經許可類失信人員708名。這一舉措是上海交通行業持續深化信用監管機制建設,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探索信用分級分類管理的具體實踐。通過制度規范、科技賦能與共享共治,上海構建起全鏈條信用管理體系,為行業健康發展注入強勁誠信動力。
在制度建設層面,上海制定《上海市道路運輸市場嚴重失信主體管理實施細則》,明確57項嚴重失信行為,涵蓋道路客運、貨運、汽修、駕駛員培訓等全領域。無論是未經許可從事運輸經營、造成重大責任事故,還是網約車違規交于他人經營、檢測機構篡改數據等行為,均被納入嚴管范疇。同時配套6類21種懲戒措施,從行政審批重點審查、財政資金扶持限制,到日常監管列為重點對象等,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約束格局。此次新增的152家法人失信主體中,既有因違法超限運輸被責令停業整頓的貨運企業,也有超越許可范圍經營的客運站經營者,充分體現制度執行的剛性。
科技賦能讓信用監管更精準高效。上海打造“交通信用平臺”,實現與行政審批、執法等業務系統無縫銜接,自動歸集失信信息,確保“應歸盡歸”。當失信主體使用相關業務系統時,平臺會通過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信息自動鎖定業務或發出提醒,保障“應懲必懲”。像此次新增的法人失信主體中,其失信信息已同步推送至各相關系統,后續業務辦理將受到嚴格限制。平臺全程記錄操作日志,有效杜絕人為干擾,讓監管更公正透明。
信用監管的成效更體現在共享共治的協同發力上。行業內部將失信名單與行政審批改革、線路經營權管理等掛鉤,嚴重失信主體不再享受告知承諾等便利措施,抽查比例和頻次顯著提高。社會層面通過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數據對接,實現跨部門聯合懲戒,如限制嚴重失信主體獲取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額度、參與文明單位評選等。行業協會也積極發揮作用,通過發布警示、會員降級等方式督促企業誠信經營。
對于失信主體,交通部門并非“一懲了之”,而是建立完善的信用修復機制。此次發布的失信名單有效期為2年,失信主體可按規定采取整改措施修復信用。同時明確異議申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救濟途徑,保障主體合法權益。
如今,上海交通行業信用監管已形成“制度完善、科技支撐、多方參與、獎懲并舉”的長效機制,有效遏制了違法違規行為,提升了行業治理水平,為營造安全、有序、誠信的營商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