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市長“周一見”紓困解難、基層站所營商環境能力建設、蘇州管理模式嫁接信陽實踐……在豫南革命老區信陽,一場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變革正如火如荼。
“截至2024年底,信陽市民營經濟為全市貢獻了約95%的市場經營主體數,92%以上的企業個數,84%以上的城鎮就業,65%以上的GDP,65%以上的稅收,63%以上的進出口額,社消零同比增長7.1%,高于全省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已成為信陽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主力軍。”信陽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市項目推進中心主任韓澤棟在近日舉行的河南省民營經濟工作推進會上如是介紹。
破局: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
堅持企業紓難解困市長辦公專題會制度。通過每周一晚市長和相關部門“一把手”與企業面對面交流,共同商討問題解決辦法,并對企業提出問題逐一建立臺賬,設置工作專班督導落實,切實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問題。2024年,信陽市共召開市長辦公專題會34期,其中研究企業議題22個,議定企業事項134項。
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市“1335”工作布局。工業強市、城市建設、鄉村振興、交旅文創、品質生活五大指揮部,在各自負責領域內分別選取10家民營企業代表,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走訪服務活動,對于企業提出的各類問題訴求建立臺賬逐一認真解決。截至目前,五大指揮部已通過企業走訪收集問題126條,其中已解決75條。
構建商協會與政府雙向交流平臺。信陽市出臺《在商協會中實施“首席政策服務專員”機制工作方案》,建立“線上+線下”立體化服務機制。創設“三部三五”服務模式,設立金融、法律、政策三大服務部,每月5日、15日、25日在“信商之家”開展金融對接、法律咨詢、人資服務等“面對面”活動,打通政企信息壁壘。選派“首席服務專員”全覆蓋聯系商協會,提供精準服務保障;聘請營商環境監督員、金融監督官,建立服務對象定期回訪和首席服務專員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服務效能。
筑基:解決民營企業“成長的煩惱”
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出臺《信陽市“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實施方案》,在推動國家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在全市落地落實的前提下,確立信陽市首批重點推進的30個“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場景,涵蓋81條高頻服務事項,實現法人從企業開辦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高頻事項全覆蓋。2024年第四季度,市級“一件事”總辦件量達到2500件。
賦“碼”規范入企檢查行為。出臺《信陽市企業賦“碼”保護機制實施方案》,嚴格控制入企活動頻次,減輕企業負擔,推動職能部門提升涉企工作質效,實施公務活動“掃碼入企—企業評價”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截至目前,已為5.5萬家企業完成賦碼,約占全市民營企業總數的42.9%。
創新提升基層站所作風效能。信陽市在國內率先發布《基層站所營商環境能力建設通則》,有效填補了全省基層站所營商環境能力建設服務標準的空白,為基層站所的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了改革導向和指引。通過定標準、評感受、優服務、改短板、宣成果、樹品牌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基層站所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基層站所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已開展四期評議活動,評議對象覆蓋全市230個鄉鎮(街道)、1741個基層站所。
賦能:蘇信合作注入“新活水”
隨著國家蘇信對口合作戰略的深入推進,信陽民營經濟迎來“借船出海”新機遇。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組團式承接”模式,積極承接蘇州產業轉移。2024年,信陽市共計簽約蘇信合作項目59個,合同總金額122億元。由蘇州市中國民營500強企業中億豐集團在信陽投資的中億豐蘇信合作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在“蘇商信陽行”活動中,蘇州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到信陽對接產業合作。
“不僅是產業轉移,更是管理體系的‘整體搬遷’。”一位項目負責人介紹。蘇州派來的專家團隊,將“全生命周期服務"理念植入信陽。
從“企業單兵作戰”到“蘇信協同創新”,從“被動解決問題”到“主動優化生態”,信陽正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和潤物無聲的服務溫度,換得民營企業“放心投資”的發展熱度。正如市長陳志偉所言:“要增強企業家信心,光喊口號不行,政府必須出實招、見真章。”。
在這片涌動著改革激情的土地上,民營經濟的春天,生機盎然。(陳斌 門杰丹)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