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加快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錨定建設民營經濟強市總目標和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標志性目標,為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動力。在4月28日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明確指出鄭州市民營經濟進階方向。
當天會議上,印發了《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發布民營經濟主體培育、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科技賦能、合法權益保護、民營企業家培育提升等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
《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經過3年左右努力,全市民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對全市經濟社會貢獻度顯著提高。民營經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增速保持全國主要城市前列。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在全市技術創新成果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質效顯著提升,市場準入、公平競爭、權益保護、金融支持等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民營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
提出如此硬指標,鄭州的底氣何在?一組數據足以說明。
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鄭州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10萬戶,三年新增57萬戶、增長37.2%;占全部經營主體數量的97.3%,比重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93、1.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占比94%,在全國城市排名第11位。營收千億以上企業2家;百億以上28家,三年新增7家、增長33.3%;河南省民營企業100強23家,三年新增2家、增長9.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4家,三年新增1家、增長33.3%,民營經濟發展史上的典范和標桿不斷涌現,民營經濟“燎原之勢”漸成。
民營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除了企業自身的奮斗打拼外,與鄭州市推出的利企惠企舉措密不可分。
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為促進民營市場主體的自由流動,鄭州市加強市場主體登記便利化改革,企業注冊、遷移、注銷全流程實現自主暢通,市場準入和退出登記0.5個工作日辦結,達到一流城市水準。
加快實現民營企業“非禁即入”。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排查、清理、整治各類市場限制民營市場主體準入的顯性和隱性壁壘,對違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典型案例開展歸集和通報,著力破解民營經濟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積極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全面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切實規范各類政策措施;嚴格落實招投標“七個不準”要求,確保民營企業依法平等參與招投標活動;政府采購面向民營中小企業的采購份額比例由30%提高到50%以上。
持續加大民營市場培育支持力度
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鄭州市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提升發展質量工作方案(試行)》,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實施稅收、行政收費、房租等費用減免,以及創業補貼、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促進個體工商戶總體規模、活躍度、營業收入、帶動就業人數顯著提高。截至2024年底,全市個體工商戶達到116萬戶,279戶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
制定實施《鄭州市專精特新企業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4-2026年)》,建立創新型、省級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三級后備企業培育庫,積極做好企業的入庫培育、精準服務。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有創新型中小企業4862家、占全省的23.8%,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339家、占全省的27.5%、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7家、占全省的28.3%。
以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為引領,“一鏈一專班”推動20條重點產業鏈加速集聚發展。比亞迪、宇通等企業龍頭帶動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98%,汽車產量突破110萬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富士康、漢威科技、超聚變等龍頭企業帶動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以華晶金剛石、四方達等龍頭企業為引領,鄭南商許超硬材料集群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零”的突破;安圖生物新晉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全市23家企業入圍2024河南民營企業100強,占全省約四分之一,4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不斷提升涉企服務能效
聚焦服務企業經營和發展,鄭州著力打造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發展環境。
政務服務更加便利高效。全年新增“高效辦成一件事”30項,超額完成國務院既定任務的2.3倍,新增“免證可辦”事項111個,“跨省通辦”事項已達609項。鄭州市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踐入選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打造高效智能辦稅鏈”典型案例全國推廣,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保持全國第一方陣。
搭建“鄭惠企”政策服務平臺,建設“政府資源庫”“惠企政策庫”“市場主體庫”,匯集各級各部門惠企政策2028條,為企業精準畫像,靶向推送所需政策,累計兌付惠企資金93.2億元。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資成本和用能成本穩步降低。
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征集摸排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53.3萬戶。截至3月20日,全市已錄入小微企業融資申報清單15.24萬戶,完成該企業授信12.14萬戶,授信金額1453.25億元,放款金額1203.62億元,平均融資利率3.62%,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顯著降低,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著力強化科技賦能
圍繞促進研發投入、科技攻關項目、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等,鄭州市全方位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4.2萬件,占全省的38%,高價值發明專利達到1.47萬件,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件。
著力加強創新型企業培育。印發實施《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2024-2026年)》和《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實施細則》,全市科技型企業達到14859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8%以上;有效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800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95%以上。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研發活動。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分類支持龍頭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揭榜掛帥”研發專項,破解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累計發布榜單60項、立項25項,其中民營企業立項16項、占比64%。
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鄭州市推動建設河南省中試基地11家,為民營企業提供中間試驗、投產前試驗或試生產服務。鼓勵各類創新主體轉移轉化科技成果,促進民營企業2024年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63.88億元,占全市的20.39%。
全力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加快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營造安心經營、放心發展的穩定預期環境。
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持續規范市場監管,實現雙隨機監管部門覆蓋率100%,聯合抽查領域和參與部門實現深度廣度雙提升。深入開展規范監管執法專項攻堅行動,2024年共整改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交叉執法等問題141項,基本實現了“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
著力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2024年,鄭州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074件,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200件。全市有效注冊商標擁有量達75.9萬件,同比增長8.4%。
嚴厲打擊侵犯企業合法權益行為。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專項執法行動,全年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12起。嚴厲查處仿冒混淆、商業賄賂、侵犯商業秘密等違法行為,全年查處相關案件72起。深入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全年查處違法行為21起。推進包容審慎監管,杜絕主觀執法和任性執法行為。
鄭州市系列利企惠企政策舉措持續發力,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每天,在鄭州國際陸港的集裝箱碼頭,中歐班列載著民營企業的“鄭州智造”駛向歐亞大陸。這座曾經以國有經濟為主力的中心城市,正以民營經濟為支點,撬動新一輪發展勢能。(陳斌 門杰丹)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