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河南12月14日電 2022年,鶴壁市山城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于營商環境建設的工作部署,以打造“六最”營商環境為抓手,聚焦市場主體需求,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強化企業服務,千方百計解痛點、紓堵點、攻難點,努力建設審批更快、流程更簡、監管更準、服務更好的一流營商環境。
探索“零工+”就業服務模式
山城區在全市率先成立區級零工市場,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智化服務平臺。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搭建線上線下用工平臺。打造城鎮一刻鐘(15分鐘)公共就業服務圈,讓社區群眾在十五分鐘內即可獲得崗位推介服務、技能培訓服務、職業指導服務、創業貸款服務和職工維權服務。截至目前,已收集30余家企業2000余個崗位信息,接受求職咨詢1800余人次,向周邊企業輸送600余名人員,登記220余名社會靈活就業人員信息,為30余個家庭介紹零工服務50余次。
開展常態化企業幫扶工作
持續開展“五位一體解難題”活動,服務管家在協助企業做好政策宣傳、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幫助企業解難點、紓痛點、打堵點。截至目前,服務管家走訪企業2075次,協助企業解決融資、招工、疫情防控、資格申報等問題503個。
創新復配“雙管家”機制
創新推出復配“雙管家”機制,變政府指派為企業按需挑選,企業自主選擇對其最有針對性幫助的區直部門負責同志,作為“副服務管家”,實現服務精準高效。截至目前,全區已為34家企業配備“雙管家”,解決問題200余個。
統籌人才需求,積極吸納人才
堅持“綠色通道”,引進雙一流院校高層次人才,累計招聘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129名。持續引進掛職博士為我區經濟發展蓄能,通過掛職博士引進,促成了新拓洋與河南農業大學合作共建“生物催化與細胞工程創制研發中心”,使新拓洋成為河南農業大學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為該區重點企業新拓洋征集掛職博士需求5名。
“藍天碧水”涵養營商環境
建立5個自動監控站,分時段嚴密監控湯河上游水質情況,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評估預測水質變化趨勢,全面監測湯河水質。2022年1-9月,湯河耿寺斷面水質改善16.6%,在全國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改善率位列第七名。
探索開放招商“云”方式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創新“云招商”“云洽談”模式,利用微信、電話以及視頻連線等方式,建立力奴(鶴壁)C2M智造園項目、稀有氣體提純及園區配套供氣項目、膽固醇及其衍生物項目、年處理1.2萬噸鈷銅中間物料項目等28個云招商重點項目社區群,為企業及項目提供“云服務”,形成“線上聊問題,線下辦業務”的良好局面,強有力地推進項目實質性進展。
探索一站式多元調訴模式
成立鶴壁市首個“訴調對接工作室”,“人社+工會+法院+檢察院”多元化解案件,有效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訴前。受理案件92起,為820余名勞動者追討770余萬工資和其他勞動糾紛。
建專窗,促服務
建成“辦不成事”反映專窗,提供快捷反映渠道。截至目前,為群眾解決訴求10件,提供咨詢引導服務1600件次。在全市率先實現不動產自助終端自助查詢和自助打證,為企業和群眾自助查詢384次、自助打證1004本。
拆除業務流轉的紅綠燈
成立“稅費服務調度中心”,采取“崗位調整集中”的模式,縱橫聯動為各項稅費政策落地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已將“發票票種核定”等233項的網廳高頻業務納入網上業務集中處理范圍,上線以來,累計處理業務845筆。
構建稅費爭議協同處理新模式
在學習“楓橋經驗”的基礎上,建設全市首家“稅費爭議咨詢調解中心”,辦稅服務廳設置“稅費爭議調解崗”,精準解決稅費爭議。已成功調解涉稅(費)矛盾爭議30起,調解成功率、滿意率均達100%。
探索提供法律風險預警服務
由轄區律師和法律服務專員組成法律服務團隊,開展“公益法治體檢”活動,分析公司治理結構狀況,調研法治環境保障需求,提供專項法律服務,使企業獲得實用的防范法律風險方案。
探索建立“智慧監管指揮中心”
在全省率先啟用了AI智能行為分析、物聯網智能感知和大數據分析預警技術,逐步建立起“源頭可溯、環節可控、風險可防”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目前,已覆蓋企業121戶,其中學校食堂41家,生產線2戶,社會餐飲7戶,食品流通71戶,并同步上線了公眾端“食安鶴壁”手機APP。
實現登記審批事項“一窗受理”
在全市率先推行登記審批服務事項“一窗受理”,縮短審批時間5至10個工作日,實現了一窗收件、按責轉辦、一窗出件的閉環辦理。今年以來,企業開辦專區一窗受理登記審批服務事項728項;辦理食品經營許可100戶,特種設備登記62臺,藥品零售許可19戶,市場監管部門所有審批事項實現零成本。
創新推動便民服務改革
2022年,在行政服務大廳專設了老年人服務區、“跨省通辦”窗口、政策咨詢窗口、投訴建議窗口、“辦不成事”反映專窗等窗口,通過大廳宣傳版面、公開公示欄、電子屏、指示牌等多渠道廣泛宣傳辦事指南、流程圖、惠企政策、證明事項清單及各類便民管理制度,提升辦事主體對行政審批要素的知曉率,同時優化提升全程幫辦、代辦、免費寄遞和文印等服務體驗。
開展不動產抵押登記、首次登記、注銷、變更及其他非涉稅類登記業務
深度融合“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服務。在銀行設立不動產登記服務網點,實現不動產抵押業務、抵押權注銷業務銀行一站式服務,將原需往返登記機構與銀行的次數由3次減至1次,實現抵押貸款、抵押權注銷當日辦結。
開通預約登記、證書查驗、信息查詢等網上通道,全程網辦。通過登錄鶴壁市不動產網上辦事大廳或者微信公眾號,可隨時隨地在線提出業務申請,開通不動產登記“任意查”功能。
電子稅務不動產交易模塊上線。通過網簽方式備案的商品房合同可通過電子稅務局“我要辦稅”進行網上繳稅。
實行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建立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庫,實行不動產電子證照,便利企業和群眾融資。
設立24小時不動產自助服務專區。不動產24小時自助服務區配備不動產自助查詢機、不動產自助打證機,實現企業和群眾就近辦理,隨時辦理。
實現網上繳費。除可現金繳費外,實現網上掃碼繳納不動產登記費,多種繳費方式自行選擇。
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試點工作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土地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按照“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后強監管”的要求,積極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試點工作。4月26日,山城區首宗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地塊經鶴壁市土地資產管理委員會研究通過,標志著山城區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試點工作步入正軌,真正做到了變“項目等地”為“地等項目”,最大限度地減輕了企業負擔,實現了“拿地即開工”。
創新法律服務供給方式,提供多元特色法律服務
2022年,鶴壁市山城區被河南省法治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確定為行政調解“三個融入”試點區。制定企業普法菜單,進一步提升企業依法依規管理經營的能力,精準制定“套餐化+個性化+定制化”產業園區普法菜單。提供公證便民利企服務,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證明材料實行清單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做到當日受理、及時辦理、快速出證,實現讓當事人“最多跑一次”。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