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融合發展是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近年來,興縣依托“紅色文旅”,堅持農業為基,文化為魂,旅游為媒,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全面盤活鄉村農文旅資源,讓有特色、有內涵、有鄉愁的鄉村“活”起來、“火”起來,蹚出一條推動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
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紅色,是興縣的底色,也是蔡家崖村發展的亮色。面對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客流量日益增多的發展良機,蔡家崖村在黨建引領下,積極探索“黨建+紅色+文旅”發展模式,依托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因地制宜修建晉西北特色民居130余處,供游客旅游休憩,并打造“紅色一條街”,經營紅色文化旅游紀念品、當地特色小吃及農副土特產,讓蔡家崖村從“紅色”到“多色”,由“孤景”變“群景”。隨著“紅色文旅牌”持續打響,可間接帶動村民戶均年增收8700余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余萬元,讓老區群眾真正享受到“紅色文旅”帶來的發展紅利。
古韻山水,驚艷旅行體驗。瓦塘鎮前彰和焉村六郎寨景區,相傳是北宋年間楊六郎在黃河沿線駐防時所建,為古合河著名的軍事要塞之一。該村按照“黨建+文旅”品牌創建思路,在修復歷史遺跡的同時,裝點了雄獅吼、駱駝峰、點將臺、黃河天書等奇峰異石,新建了觀景臺、網紅橋、農耕館、游樂園等娛樂設施,并配套了完整的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及全面的安全設施。景區可帶動周邊200余名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及當地特色小吃、農副土特產,為村民就近增收拓寬了渠道。截至目前,接待游客13余萬人次,集體增收50余萬元,村民戶均年增收7600余元,并獲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授予的“山西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古村新貌,滿載鄉愁希望。碧村,這座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村莊,近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2年,碧村遺址入選央視“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遺址中發現的史前龍山時期文化遺存,揭開了黃河岸邊史前聚落形態的變遷脈絡。村里不僅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六分院、新民主主義實驗學校等一眾紅色遺址,而且村子背靠黃河,也是我省確定的沿黃旅游板塊村,諸多資源的挖掘為碧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該村積極主動作為、搶抓發展良機,探索“黨建+鄉村旅游+紅色文化+黃河文化”融合發展道路,喚醒老舊屋、閑置房“沉睡”價值,打造精品休閑民宿,全力將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逐步形成“文化帶動產業發展、發展帶動人民致富”局面,真正讓碧村“蓬蓽生輝”。(記者 張娟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