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同意內蒙古以呼和浩特職業學院為基礎設立呼和浩特職業技術大學,以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設立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大學,以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設立興安職業技術大學。自此,內蒙古職業本科院校“零記錄”被正式改寫。
從“0”到“3”的跨越,不僅是3所院校從“學院”到“大學”的更名升級,更是內蒙古職業教育在層次突破、結構優化、產教融合道路上的一次關鍵突圍,為內蒙古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職教展示
這場“破局”,打破了職業教育的“天花板效應”。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的刻板印象,讓不少技能型學子面臨“升學無門”的困境,也使得區域產業升級遭遇“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頸。3所職業技術大學的設立,搭建起從中職、高職到職業本科的貫通培養橋梁,讓技能深造有了清晰路徑。呼和浩特職業技術大學聚焦工科的生物檢驗檢測、電氣工程等專業,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大學深耕建筑工程、道路橋梁等領域,興安職業技術大學側重動物醫學、學前教育等特色方向,這些專業設置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既填補了區域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空白,也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與普通教育并行的另一條賽道,而非次優選擇。
這場“突圍”,更深層的意義在于重構教育與產業的“共生關系”。在內蒙古全力推進“五大任務”、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職業本科的設立,堪稱一場供需對接的精準發力。建筑產業需要能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技術骨干,于是建筑職業技術大學應運而生;“強首府”工程呼喚工科高端技能人才,呼和浩特職業技術大學便以工科為主攻方向;興安盟作為革命老區,發展現代農業、興邊富民需要更加專業的優質人才,興安職業技術大學的新農科、新能源以及“一老一小”服務專業便應聲而立。這種“產業出題、教育答題”的模式,讓職業教育從被動適應轉向主動賦能,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量身定制的人才支撐。
職業教育推動非遺傳承
從這三所院校的發展軌跡來看,這場破局突圍并非偶然。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延續著1907年綏遠中學堂的教育火種,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承載著1956年以來的行業積淀,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傳承著察爾森師范學校的紅色基因。它們的升級,是百年辦學底蘊的厚積薄發,更是職業教育“類型教育”定位的生動實踐。從培養技能操作者到培育技術決策者,從滿足基礎崗位需求到引領產業創新發展,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正在重新定義技能人才的內涵與價值。
當然,從0到3的突破還只是起點,真正的考驗在于如何讓更多的優質職業本科院校立得住、走得遠。這需要院校在教學中平衡理論深度與實踐強度,在師資上鍛造雙師型隊伍,在就業上打通高技能崗位通道。唯有如此,才能讓職業本科院校真正成為“香餑餑”,實現從數量突破到質量躍升的二次跨越。期待這些扎根北疆大地的職業本科院校,能在破局中開新局,在突圍中謀突破,為邊疆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技能動能”。(內蒙古觀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