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紅村新城區惱包村
新城區甲蘭板村馬頭琴小鎮
內蒙古航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新城區大窯村杭白菊
新城區德昇羊絨車間
內蒙古TCL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營商環境好,則人才進、資金聚、企業興、產業旺。
近年來,新城區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聚焦全市打造“六大產業集群”目標,因地制宜、狠抓實效,突出“招大引強”與“延鏈補鏈”相結合,強化招商引資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充分運用中關村智酷、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平臺,完善孵化培育體系,集聚產業發展要素,形成人才集聚強磁場,營造科創發展環境,通過打造一批“隱形冠軍”企業,逐步聚商氣、攏人氣,形成新產業和新環境良性互動、大中小企業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
持續優化環境保障項目落地見效
為了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新城區在招商引資中做好全程服務。近日,內蒙古中民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個科技項目正式落地新城區的科技城園區。
“項目落地前,新城區成立專門的一個工作組來負責推進各項工作,每項工作都有專門的對接人,區里的優惠政策都逐步有落實,給企業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內蒙古中民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溫曦說。
2022年以來,新城區進一步強化“人人都是招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觀念,凝聚“以項目看實績、以項目比高下、以項目論英雄”的共識。先后制定出臺了《新城區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方案》《新城區深入推進京津冀“兩小時經濟圈”建設三年實施方案》等細化舉措,為高質高效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提供有力支撐。結合發展定位和產業優勢,進一步明確客站樞紐區塊、科技城區塊、敕勒川草原區塊的招商目標。將科技城作為產業項目落地發展的主戰場,重點招引數字經濟、電子科技制造、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裝備制造、區域性總部基地和研發中心等產業項目。先后舉辦“第二屆院士青城行活動”,參與“呼和浩特市數字經濟發展峰會”“草原英才系列活動”等大型活動,多次召開線上、線下招商推介會。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企業和群眾感受最深。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來這里投資興業和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建設,營商環境愈發成為新城區的金字招牌。
經過不懈努力,2022年,新城區全年簽約落地項目26個,總投資60億元;實施5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128個,完成投資154.2億元。發放“科技興蒙”等專項資金4800萬元。43家企業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01家企業成功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華訊高科數字化院士工作站被批準為自治區院士工作站,中科匯通被自治區認定為乳品免疫功能性基料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政務服務提質增效推動項目建設“加速跑”
在新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大廳“蒙速辦·一次辦”窗口,前來辦事的群眾不再需要填寫紙質申請書、章程、公司管理人員任職文件等一系列復雜的資料信息。不到30分鐘就可以把企業開辦手續辦妥了。
“一站式服務”是為百姓做減法,簡化審批程序,針對群眾反映辦事“難、繁、慢”問題,按照“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標準要求,一套材料“走到底”,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在此基礎上,減少辦證時限,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限,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實現政務服務由“復雜繁瑣”向“簡便快捷”轉變,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自2021年全面推行“蒙速辦·一次辦”工作以來,新城區積極設立“蒙速辦·一次辦”綜合受理窗口,將原本圍繞市場監管、社保、民政、交通等重點領域的高頻事項,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有效解決群眾辦事重復排隊的問題,真正實現“一窗受理、一站服務、一次辦結”,切實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便利化服務。
2023年,新城區堅決落實各項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政策,持續開展助企紓困行動,千方百計穩企業、穩就業、穩增長,多措并舉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深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推行稅企直連服務模式,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讓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輕裝前行。深化“蒙速辦”服務,實施“一網通辦”2.0建設,實現企業開辦、經營許可等高頻事項“一次辦”“掌上辦”“跨省通辦”。全面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力推動便民利企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堅決整治吃拿卡要、推諉拖沓等頑瘴痼疾,帶頭恪守契約精神,全力兌現政府涉企承諾,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搶抓機遇精準招商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2023年,新城區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搶抓“強首府”戰略機遇期,繼續以“全面推進‘五宜城區’建設”為抓手,擴內需、促消費、抓投資,著力打造高品質城區、培育高端服務業、發展高科技城,全面提升經濟能級、文化能級、治理能級、生態能級、人口能級,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首府全面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中走在前、作表率。
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23年開年之際,新城區委主要領導帶隊赴成都、宜賓、南寧、深圳、北京等地學習先進經驗并開展招商引資,考察三江新區、廣西南寧中關村信息谷和國聯控股、圓速智動、心月生物、航天宏圖、時空天地等12家企業,跑出了招商引資的“加速度”。春節過后,深圳心月生物、江西水投、上海筑能等多家企業紛紛應邀來呼洽談落地事宜。全年錨定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重點產業定向發力,全年計劃引進億元項目40個以上,到位資金60億元以上。大力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全方位深化與商會協會、第三方機構、平臺及媒體合作,借力“外腦”資源優勢,構建以商招商、全員招商工作格局。強化項目包聯和落地盯辦,對入駐項目提供全過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力促企業安心入駐、加快發展。
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聚焦科技城,深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加快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蒙草種業等高新企業核心技術研發,推進禾伊草中藥制備等項目落地。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舉辦好第三屆院士青城行活動,吸引集聚院士專家共商合作、共謀發展。依托中科院老專家團隊、中關村智酷等,健全“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機制。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對接,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人才創業就業,助力“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能力,吸引創新要素集聚,形成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匯聚的創新生態。
圍繞大青山敕勒川,以前坡生態綠帶為軸線,推進生態樣本存儲空間、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科技旅居等項目建設,持續豐富區域科普教育、商貿會展、精致露營等文旅業態,助推“生態+農業+旅游”融合發展,高標準打造敕勒川草原景觀文化旅游帶。推動馬頭琴文化產業園全面運營,打造馬頭琴文化藝術產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樣板。高效整合北部區域文旅資源,推進圣水梁九龍灣一體化運營,加快實施奧萊活力小鎮項目,發揮惱包網紅村資源優勢,為區域發展增添人氣。舉辦首屆“青山圣水大美新城”敕勒川文化旅游節,開展后備箱集市、音樂節等主題活動,讓人們體驗不一樣的新城“煙火”。加強敕勒川品牌推廣,讓“敕勒川味道”家喻戶曉。堅定不移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啟動敕勒川草原“中國天然氧吧”申報,推動敕勒川草原創建自治區旅游度假區。
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牢牢把握在全市發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推動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加快中石化內蒙古總部建設,推動中航民富、華強通訊、交科路橋、谷盈生物等總部落地開工,吸納一批國有、民營總部企業集聚,形成新的稅收貢獻和輻射動帶能力。優化升級電子信息產業。以技術研發、數字應用、智能制造為著力點,啟動中國聯通云數據中心數據樓、北疆數谷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建設,加快培育大數據、云計算為重點的
數字產業集群,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生態康養產業。利用獨特生態優勢和中蒙醫藥保健資源,啟動新城區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推進泰康長壽社區建設,謀劃引進大健康產業,為生態康養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開工建設中農聯國際冷鏈電商科技產業園,啟動大腳蝸牛物流平臺建設,促進惱包物流園規模化發展,打造輻射更廣的區域交通物流中心。提升壯大高端服務業。加快時代廣場、融城百匯、金翡麗二期等商業綜合體項目建設;積極培育東客站高端消費商圈,推動義烏商貿城、信達國貿、富恒商貿中心等盤活運營,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商務商貿、樓宇經濟,傾力打造高品質區域現代消費中心。(記者 劉沙沙 文 圖)
原標題:新城區:優化營商“軟”環境成就發展“硬”實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