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統一部署,呼和浩特市緊緊圍繞“改作風、提效能”專項行動要求,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全面提升工作效能,聚焦熱點、難點問題,優化服務舉措,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力企業發展紓難解困,扎實推進“改作風、提效能”專項行動走深走實,推動各項工作快起來、跑起來。
重點項目環評審批跑出“加速度”。扎實開展環評審批服務月活動,對環境影響較輕的662個項目依法依規予以豁免環評管理。嚴格落實快審快辦二十條措施,壓縮審批時限,項目審批時限壓縮50%以上。緊盯“六大產業”,為延鏈補鏈、盤活礦產資源等重大項目開通綠色通道,法定公示期內同步開展技術評估與審核,如托縣金達威生物制藥產品升級改造項目和武川后卜子年開采300萬噸鐵礦項目,15日公示期結束后“零工作日”批復。截至目前,全市1050個重點項目已辦結941個,辦結率89.6%,涉及投資額5222.74億元。
硬核舉措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推行“不見面”審批,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發布全程網辦、掌上辦事項清單,其中全程網辦事項數量達707項,占市本級事項總量56.6%;820項事項實現掌上查詢、掌上辦理。在蒙速辦App上線“小事智辦專區”,將民生類服務事項分為出生、入學、就業、生活、救助、養老六大類,整合接入各類應用26項。開辟呼和浩特市生活繳費專區功能,整合供水、供熱、燃氣等應用10項。1—2月份,全市通過互聯網端累計受理業務12.1萬件,同比增加332.1%,辦結率92.2%。推行“免證辦”模式,編制涵蓋1193項政務數據的共享責任清單,梳理公布“免證辦”事項941項,營業執照、不動產證等130類高頻證照實現免于提交。梳理并公布132項容缺受理、信用審批事項清單,有效解決材料不便準備的問題。推行“幫辦代辦”精準服務,我市7個開發區目前均設置“幫辦代辦”服務點(站),組建“幫辦代辦”隊伍,打通項目落地園區“最后一公里”。截至2月底,全市各類開發區共為100余個項目提供了“幫辦代辦”服務,涉及大數據、物流、旅游和裝備制造等產業。1—2月份,全市累計為企業群眾提供跑腿、指導、協調等幫辦服務1200余次。
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截至2月底,全市登記各類市場主體達35.16萬戶,其中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達22.22萬戶,新登記市場主體3658戶,同比增長49.98%。截至目前,“證照分離”改革惠及新登記市場主體5.46萬戶,實行告知承諾2.31萬件,直接取消審批4.03萬件,優化準入服務18.1萬件。推行開辦“無人工干預智能審批”,通過智能登記審批功能,目前辦理設立登記注冊的市場主體3074戶。
推進民營企業欠款清償優化營商環境。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機制,推動民企欠款清償進度,要求各相關單位和旗縣區無分歧賬款3月底前一律清償到位,2023年以前形成的有分歧賬款4月底前全部清償到位。截至2月底,全市拖欠民營企業賬款4.62億元,按照行政級次分:市本級0.22億元,旗縣區4.4億元;按照分歧情況分:無分歧賬款3.01億元,有分歧賬款1.61億元。截至目前,已清償及核銷無分歧賬款0.85億元。
全力促就業保民生助力“宜業”城市建設。截至2月底,全市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22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20.34%。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3383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67人。實現大學生留呼就業創業549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達到21.98萬人。截至目前,全市舉辦各類線上線下招聘會31場,共提供就業崗位5.4萬個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5600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引才方式,赴武漢、西安區外高校組織參加專場招聘會,共提供博士、碩士等優質崗位583個,職位94種,來自武漢、西安兩地18所高校畢業生參加招聘會,初步達成就業意向567人。截至目前,全市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87萬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