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上半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的報告
——2023年6月27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焦鴻
按照會議安排,下面由我代表市政府報告2023年上半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緊緊圍繞推動保障全市中心工作更好落實落地目標方向,學習借鑒區內外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做法,著力強化統籌組織指導,努力營造高效一流的營商服務環境,為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提供強有力地支撐,主要開展了四方面14項工作:
?。ㄒ唬┏掷m完善組織保障機制
一是高位推動營造良好營商氛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對接、親自協調,今年以來,先后外出13次,洽談企業52家,簽約引進項目36個,總投資177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簽約項目增加98個、達到362個;協議投資額增加2075億元、達到3700億元。新引進項目中,億元以上項目同比增加31個、達到188個;10億元以上項目同比增加6個、達到46個;50億元以上項目同比增加8個、達到16個;100億元以上項目同比增加5個、達到9個,招引項目數量、質量都有了明顯提升。特別是像經開區、托縣承接的大項目落地速度非???,高登賽、中船等項目從對接到簽約平均只用一個多月時間,北京雙杰更是從對接到開工僅用了26天,刷新了全市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的記錄。
二是部門聯動項目審批持續提速。出臺工程項目建設《快審快辦二十條舉措》,提出以容缺受理、網上審批、承諾制辦理為主的一系列可借鑒、可推廣、易操作的審批措施,包括市行政審批局針對園區項目,實行承諾制受理,共解決相關取水水保手續95項;市生態環境局通過網上收件、線上召開專家評審會出具評審意見,共審批環評手續23項;市林草局、市發展改革委容缺輔助性材料受理,提前介入服務,對林草征占、能耗評估方案先行預審,共審批林草征占、能評手續82項,通過這些優化措施推動辦理了385項相關事項。同步開展集中審批、集中開工等強有力的調度舉措,及時解決企業項目落地遇到的困難問題,重大項目建設從開年就步入快車道。目前,全市重點項目開復工率達到84.7%;全市566個新建項目主要手續辦結498個,辦結率88%;519個列入自治區級重大項目,開復工450個,開復工率87%,均創下歷年同期最好水平。
三是跟進調度經濟指標確保高位運行。建立月度點評通報、每周調度梳理工作模式,對各地區項目建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及時指導解決存在問題,確保各項指標保持“快增長、高投資、熱消費”的良好勢頭。一是地區生產總值穩步增長。一季度,完成861億元,同比增長7.2%,全區總量排名第3位。二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表現亮眼。1—5月份,完成1087.6億元,同比增長18.8%,總量、增速均排名全區第2位。三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高位運行。1—5月份,累計完成263.8億元,同比增長39.2%,排全區第6位。四是社會消費品零售指標領跑全區。1—5月份,完成451.4億元,同比增長13.7%,排名全區第1。
四是全面強化政策統籌落實。深入貫徹國務院、自治區部署要求和市人大《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定》等政策文件,印發實施《呼和浩特市以更優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實施方案》、《關于落實〈自治區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工作要點方案〉》等8項具體行動方案,明確細化全年工作目標、思路舉措。
?。ǘ┏掷m健全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全面加快考核任務推進。按照自治區《以更優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行動方案》總體要求,制定236條具體落實舉措,逐項明確責任主體、攻堅舉措,制定任務清單,全程跟進督辦落實。截至目前,自治區181項考核任務已完成175項,完成率96.7%,考核任務的整體推進情況位居盟市前列,向自治區考評系統報送創新亮點63個。剩余任務6項,其中4項為自治區統籌推進事項,正在加快推動落實。
二是全力推進反饋問題整改。逐項對標2022年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報告反饋我市81項問題,分解梳理形成196項具體整改任務,編制《2022年營商環境評價整改提升方案》,全部建立清單臺賬、整改臺賬,實行動態銷號機制。在市政府網站及44個部門網站開設營商環境專欄,介紹國家、自治區及我市營商環境領域政策及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提升營商環境服務事項知曉率,營造問題聯動整改濃厚氛圍。
三是開展常態化督導督辦。市縣兩級針對招商引資、依法行政、審批服務、要素保障等關鍵環節,建立營商環境跟蹤督查機制,組織開展了5輪次督查督辦,確保政策措施高效落實。市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會同市紀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開展不定期抽查和督查,對工作指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跟進。建立問題定期匯總通報工作機制,分管市長不定期召開營商環境調度會,推進急難險重問題解決。
?。ㄈ┏掷m提高審批服務效能
一是深入推進“一網辦”“一次辦”“掌上辦”業務?!耙痪W通辦”事項達到947項;改革完成證照關聯6674項;引導各大醫院接入蒙速辦移動端提供一站式就醫服務;在自治區103項“一件事”清單基礎上,新增套餐10項;推進呼包鄂烏政務服務跨盟市“四城通辦”事項379項;與國內25個省、38個地級市、16個自貿區以及黃河流域572家政務服務單位開展了“跨域通辦”合作。
二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設全流程審批事項由53項精簡至37項,申報材料由500余項縮減至145項;搭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監管可視化平臺;推進37個審批事項實現“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指導幫助197個項目使用各類區域評估成果1017次,企業節約成本382.96萬元。設置32個“幫辦代辦”窗口,服務重點項目896個。
三是持續拓寬行政審批服務領域。在各地服務大廳全部提供企業開辦所有事項“一站式”服務,全市新開辦各類企業7529戶,同比增加38.6%;為企業提供免費郵寄974次,免費刻章21703枚,減免費用169.16萬元;在敕勒川乳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林格爾新區設置政務服務辦事機構;完成電子證照所有流程標準化改造;搭建審批監管互動系統,建立審批監管聯絡員機制,整合實現16個部門同頻互聯;推動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自有業務系統與自治區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互聯互通。目前,政務服務“好差評”總數76.7萬條,好評率99.99%。
四是強化金融保障支持。發布重點項目融資需求冊和金融產品冊,推動嵌入“蒙企通”服務平臺;組織召開民營企業融資專題座談會等8場政金企對接活動;協調農信貸風險補償金2000萬元,幫助小微企業融資近億元。在金融助推首府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協調24家銀行授信918億元,現場與23家企業簽訂合同206億元;全面摸排“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情況,重點培育后備企業26家,其中16家進入自治區重點上市后備資源庫;2023年3月28日,今年全區首家上市公司燕谷坊在納斯達克上市。
?。ㄋ模┏掷m優化政務服務環境
一是主動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市場環境。完善黨政領導干部聯系走訪民營企業和商(協)會制度,定期召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座談會,及時受理、辦結“12345”政務服務熱線和“蒙企通”民營企業綜合服務平臺訴求。
二是努力改善法治保障環境。建立企業家冤錯案件防范和糾錯機制,成立涉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冤錯案甄別糾正委員會;在涉企執行案件中,采用“活封”、查封對企業影響較小的財產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涉案企業正常運轉;集中攻堅涉企長期未審執結案件,確保動態清零、嚴防清舊積新;組織45個調解組織進駐法院訴調中心,262名調解員開展矛盾訴前調解。構建“信訪+調解+司法確認”“訪—調—訴”一站式化解模式。目前,全市訴前調解案件10372件,化解糾紛6478件,標的額1.2億元。
三是全面提升監管服務水平。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大數據在線監管等新型監管模式,做到“無事不擾”。深入開展包容審慎監管,信用風險分類監管;推進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檢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印發我市《服務“三新經濟”市場主體發展探索實施“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工作方案》,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在全區率先印發《關于完善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的實施方案(試行)》。修訂《呼和浩特市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局際聯席會議制度》,印發公平競爭審查存量政策措施清理、局際聯席會議政策措施抽查、政策措施會審暫行辦法三項制度,運用更加靈活便捷的監管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
二、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經過多方面持續努力,我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改善,成效顯著,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相比,與廣大企業、群眾的需要期盼相比,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和短板。
一是我市營商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處于下游水平。京滬等發達地區營商環境已進入6.0時代,我市尚停留在相對基礎的時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重道遠。
二是政務服務能力與區內其他盟市相比還有不足。“網上可辦”與“一網通辦”事項覆蓋率、“馬上辦”事項占比均低于自治區平均水平,“蒙速辦”App上線特色應用數量偏少,其中可辦應用占比較低,企業和群眾在移動端辦事體驗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三是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還有待完善和提升。市場信用環境方面,平臺系統不健全,信用信息歸集難度大,“雙公示”工作落實不到位,信易貸工作成效不佳;市場監管方面,部門聯合隨機抽查率較低,綜合行政執法覆蓋面較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有待完善,智慧監管水平有限,非現場監管效果不明顯;解決商業糾紛方面,時間相對較長成本偏高,整體質效較低,執行案件結案時間長,實際執行到位率較低。
四是數據信息通道還沒有完全暢通。由于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政府部門條塊分割、數據權屬與數據責任不清晰等原因,部門間信息共享客觀存在形式不統一、共享需求不匹配、共享能力不達標等問題,導致“電子證照”“數據共享”讀取范圍有限,共享程度不高,應用場景狹窄,影響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應用的整體效能。
下一步,我們將堅定不移沿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總體要求,全力以赴抓好全區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部署的重點任務落實,增強服務意識、創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務效能,不斷推動首府營商環境工作再上新臺階。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持續打造高效便捷政務服務體系。持續推動《呼和浩特市一網通辦三年行動方案》,將現有“一網通辦”平臺進行升級,年內市本級“一網通辦”事項覆蓋率提升至90%以上;對市本級無業務系統事項全部納入全區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辦理,依托平臺開通“掌上辦”功能,提升“掌上辦”事項占比;對于自治區已打通的41個區建系統和擬打通的國建系統,及時應用對接成果,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辦理;全面梳理我市“馬上辦”事項清單,在2022年梳理的845個事項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馬上辦”事項范圍。探索推廣運用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平臺通、數據通,擴大政務信息共享應用廣度。
二是持續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利用好《呼和浩特市公共信用信息目錄(2023年版)》,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和應用,打造全方位智能化信用信息樞紐中心,實現信用信息“一張網”;建立加強“雙公示”報送工作機制,召開“雙公示”工作推進培訓會議,實現“雙公示”報送工作常態化;發動全市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信易貸”平臺注冊并發布融資需求,召開融資對接會、培訓會以及宣傳推廣活動,進一步深化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讓“以信助融”真正落到實處。
三是持續提高解決商業糾紛質效。實行案件繁簡分流、簡案快執。首執案件以立案之日為起算點,當日完成初次接待、3日內完成格式化法律文書發送、24小時之內發起網絡查控;設立快執團隊集中辦理簡單案件,辦理期限不超過30天;優化涉企訴訟服務。將涉企案件立案周期縮短至0.5天,大力推進跨域立案、網上立案、在線繳退費、電子送達、在線解紛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周簡報、月通報、季調度”執行質效指標監管制度;探索建立執行案件“一案一群”工作模式;構建線上“點對點”查控,足不出院即可完成對本市不動產、車輛查詢、查封、扣押、凍結等操作;嚴厲打擊拒執行為。開展“拒執罪認定標準”調研、分析工作。
四是持續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水平。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指導,推進跨部門聯合抽查檢查工作;嚴格要求各級行政執法部門按照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和《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加強行政執法公示工作,拓寬現有公開形式和媒介;推行移動監管執法方式,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程電子化、信息化、智慧化,形成任務響應、證據采集、結果錄入、結果公示等全周期閉環應用。
同時,要全面啟動新一輪“國評”“區評”組織準備,督辦各地區各部門對現有政策、流程與先進地區抓對標、做優化,爭取能夠出亮點、爭進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