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9月15日電 30℃、31℃、33℃……回想三伏天以來,高溫席卷鹿城,日最高氣溫都在33℃以上。“今天的任務是瓦楞鋼板鋪設,請準備好個人工具,帶足防暑降溫用品……”彼時,為了避開高溫時段,施工作業“趕早不趕晚”。凌晨六點的復興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施工現場,30多名施工人員已經做好工作準備。
在烈日的炙烤下,身穿厚實工作服、戴著安全帽和線手套、身上配掛著各種工具的作業人員們的衣服早已經被汗水浸透。“工作服、安全帽是我們作業的標配,大熱天穿長袖的工作服本就難熬,帶上安全帽更像是頭頂一個小火爐,但為了安全,我們必須得規范著裝。”施工人員邊擦汗邊說。
據悉,復興110千伏變電站6月1日開始鋼結構組立,經過一個多月緊張工作,7月8日最后一塊屋面瓦楞鋼板鋪設完成,7月11日完成頂棚混凝土澆筑,主控樓正式封頂。
“首先進行地下部分澆筑,之后將建筑構件按照預留位置拼插進去,類似大號拼裝積木。”項目經理李孟辰帶著筆者走到鋼梁旁。這幾塊鋼梁長約6米,寬半米左右,需要5-6個人配合吊車才能固定。李孟辰說:“這是包頭首個主體裝配式鋼結構變電站,建設周期比傳統變電站縮短30%,而且房屋的牢固程度和抗震能力都更勝一籌。同時,拼裝作業不需要砂石,幾乎都是無揚塵作業,可以最大化降低變電站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四廢污染”,平均減少建筑垃圾量和揚塵量達78%,節省用電量20%以上,節約用水量達50%。”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標準化、簡約化、預制模塊化已成為變電站建設的新目標。復興變電站是按照集團公司責任蒙電、綠色蒙電、數字蒙電定位要求設計建設的,具有強度高、自重輕、造價低、綠色環保等特點。“針對本項目跨度大,高空作業面廣的特點及難點,采用了施工模擬、地面預拼等方法,還通過可視化、信息化、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智能管控施工進度。實時跟蹤施工現場作業動態、基坑開挖、腳手架搭設等重點環節,保證關鍵節點施工質量。”李孟辰介紹到。
目前,該站已經進入電氣安裝階段,正在安裝兩臺63兆伏安主變壓器,是包頭供電局首座全鋼結構的全戶內智能變電站,工程項目投資6863萬元,預計10月30日前啟動送電。建成后將為包頭金屬深加工園區提供110千伏電源點,滿足園區美科硅I、II期工程,包鋼稀土下游企業等重要用戶的負荷需求,進一步提升地區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和可靠性,對優化包頭市西部地區電網結構及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盧肅 龔晨堯)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