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社局工作人員查看“智慧人社業務監控系統”。
市民使用“內蒙古人社社保卡照片采集終端”拍照。
市民在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辦理社保業務。
今年以來,市人社局緊緊圍繞我市優化營商環境“五減三最”目標要求,全力推動全領域公共服務“線上一網通、線下一窗辦、服務一卡通”建設,深挖“互聯網+”服務潛力、釋放“放管服”改革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智慧人社、數字政府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互聯網+”辦出速度與效率
“全領域覆蓋、全業務上網”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任務,是提升人社領域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今年年初,市人社局上線使用自治區人社廳統一開發部署、我市人社局配合完成的全區人社系統“一網通辦”平臺,推出面向個人、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單位3個網上辦事大廳。
在市人社局保障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網上辦事大廳登錄頁面及操作流程。在網頁查找“內蒙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上服務大廳”,通過“密鑰寶”登錄頁面。“這個是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網上辦事大廳的登錄方式,個人網廳登錄只需要注冊并輸入密碼即可。”市人社局保障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楊珂璐說。企業網廳頁面有“單位管理”“在職人員管理”“退休人員管理”等11個選項,根據業務辦理內容選擇相關選項即可辦理相關業務,在網廳頁面也能及時看到業務辦理情況。“現在除了在網廳可以看到業務辦理進度外,我們在受理業務和辦結業務時都會短信提醒經辦人。”楊珂璐說。
目前,我市線上經辦人社公共服務事項由自治區確定的148項擴展至252項,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卡等全人社領域業務實現“線上一網通”。市人社局還從提升“一網通辦”平臺注冊使用率入手,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開展多場次業務培訓,對參保單位進行“一對一”現場指導,推動“一網通辦”平臺融入日常、用在經常。截至目前,全市注冊企業單位用戶2491家、機關事業單位用戶567家、個人用戶39344人,網辦事項占全部服務事項比重達到90%以上,事業單位退休申請、工資審批、人員調動等業務在全自治區率先實現全程“無紙化”申報辦理,個人業務、機關事業單位業務、企業單位業務網上辦件率分別列全自治區第一名、第一名和第四名。
“一窗辦”
簡化流程更貼心
在市黨群服務中心二樓,記者發現市人社局的8個業務辦理窗口統稱為“人社綜合受理窗口”。
我市某企業的社保經辦人黃麗琴在窗口辦理社保業務,她提交必需的紙質材料,完成業務辦理,前后不過半個小時。“現在辦理業務特別方便,我們在辦公室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只有很少的業務需要來業務窗口辦理,如退休申請檔案預審核等。”黃麗琴說,以前辦理人社業務需要來窗口詢問業務辦理情況,有時辦理業務得跑好幾個窗口遞交材料,甚至要跑幾個不同地點,一項業務辦下來可能得一兩天的時間。
5月31日,“全區人社系統綜合業務辦理平臺”在我市順利切換上線,標志著“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綜合柜員制線下“一窗辦”人社公共服務模式正式落地實施。該系統上線,對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常態化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廉政風險監控、促進效能提升和行風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對推進數字人社建設具有樣板示范效應和重大里程碑意義。
“自從人社綜合柜員制平臺上線以后,只要是市人社局的業務,只需要在任何一個‘人社綜合受理窗口’提交材料即可完成業務辦理,再也不需要在不同窗口或不同地點來回‘奔波’,我還會收到業務辦理提示短信,有時工作人員也會電話指導我操作。我對他們的服務很滿意。”黃麗琴說。
市人社局還將“一窗辦”業務向街道延伸。海區新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勞動保障所內就設置了一個“人社綜合受理窗口”。
市民高女士來這里辦理“失業人員登記”業務。工作人員康歡使用人社綜合柜員制平臺幫助高女士完善信息,受理業務。“在街道就能辦理業務,而且只需要帶身份證來這里填寫一張‘失業人員登記表’就可以辦完業務,真是省時省力。”高女士說。據了解,市人社局在海區新華街道和林蔭街道設置了“人社綜合受理窗口”,目前可以辦理養老業務和失業登記業務。“現在設備還在調試階段,能辦理的業務有限。接下來,市人社局會在不斷嘗試的基礎上繼續為街道開放其他業務的辦理權限,進一步方便市民辦理業務。”康歡說。
我市充分發揮綜合柜員制試點盟市先行先試作用,對標先進、高位推進綜合柜員制試點建設。系統梳理編制標準化經辦流程,按照“一窗辦”模式,將過去按業務板塊分散建設的各類人社信息系統,全部整合接入綜合柜員制信息平臺,集成新建綜合受理、任務調度、業務監控和電子檔案等多個子系統,構建起自治區、市、區、街道(鄉鎮)、社區5級縱向集中統一、橫向集約整合的全層級、全業務、全流程一體聯動工作體系。
統籌優化調配窗口設置和力量配備,采購標準化硬件配套設備,在市黨群服務中心社保服務區劃分咨詢引導、綜合受理、出件反饋、等候、自助服務5個功能區,抽調15名工作人員到綜合窗口工作。各區人社局參照設置,同步明確了窗口劃分和人員調配,一舉打破以往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卡等業務分地、分窗受理、多表填報、多次跑動的經辦模式,137個人社公共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一窗受理和出件反饋,形成告知承諾制電子表單、受理要件示例電子化、全程短信提醒服務、辦理進度隨手可查等多個亮點。
此外,市人社局打破過去關聯服務事項“封閉運行”“互不搭邊”的思維定式,通過材料精簡、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業務聯動,推動群眾眼里的“一件事”打包辦理。鞏固“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工作成果,加快推進“單位新增一件事”“人員信息修改一件事”“退休一件事”“高校畢業生一件事”等12個業務“打包辦”事項推廣應用,特別是針對群眾反映突出的人員基本信息修改、退休申請、繳費信息核實、養老待遇計發、社保卡申領等高頻服務事項進行“打包辦”“提速辦”“簡便辦”,努力實現群眾辦事時限越來越短、體驗越來越好。
為確保經辦全透明、流程可追溯、結果能核查、風險可防控,有效解決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市人社局還開發上線“智慧人社業務監控系統”,將137個綜柜辦理事項和44個人事人才網上辦理服務事項一并進行事前核驗、實時監控,通過系統后臺指標比對分析,形成綜合監控、窗口監控、網廳監控和效能監控四個可視化圖表。利用市黨群服務中心人社服務區、局機關辦公大樓LED顯示大屏實時監督調度,對延期或超時辦結亮燈提醒、對經辦業務總量實時排名公布、對涉嫌違規辦理數據日志反饋,實現全業務領域、全服務渠道效能監控。
延伸服務
拓寬渠道更便民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方便市民辦理業務,市人社局還拓寬服務渠道、創新便民應用,使人社服務多元化無死角。
9月1日,記者在農行烏海分行濱河支行營業廳門口看到一塊“人社·銀行一體化服務網點”的牌子。進入大廳,一塊顯示屏幕上滾動介紹“人社·銀行一體化融合服務就近辦”“‘四位一體’云平臺就業招聘‘掌上辦’”等人社業務,旁邊“內蒙古人社社保卡照片采集終端”設備已經能夠正常運行。“作為‘社銀一體化’網點,我們今天是第二天運行,這幾天正在調試設備。”農行烏海分行濱河支行營業廳大堂經理趙霞說。她表示,以前,市民辦理社保卡需要先到指定照相館拍照,才能到相關網點辦理社保卡。現在市民來銀行就可以直接拍照、辦理社保卡,半個小時即可拿到社保卡。
今年,市人社局依托銀行營業廳網點多、輻射廣的優勢,聯合5家國有銀行,在全市不同地域,同步建設15個“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將社保賬戶維護、參保登記、就業補助申領以及社會保障卡跨部門應用等23項人社業務與銀行金融業務深度融合,推動人社業務最大程度向下延伸、向群眾身邊輻射,“最多跑一次”升級為“就近跑一次”。
市人社局還將“就近辦”升級為“貼近辦”。創新建立人社公共服務納入市域社會治理管理服務體系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域社會治理監督調度全域覆蓋作用,在繼續做好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和勞動違法案件線索統一調度、協查轉辦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在“網格通”手機App中嵌入全民參保信息、求職意愿信息采集功能,依托全市700余名網格員代幫代辦社保參保、就業登記、求職招聘信息收集發布、勞動用工服務、勞動關系隱患排查化解、政策法規宣傳等人社業務的創新服務模式,將人社綜合柜員制觸角延伸至群眾身邊,使群眾不進人社門,也能辦好人社事。
為了更好地服務市民,市人社局還開發上線“烏海公共就業服務網”和微信小程序,率先與自治區“四位一體”就業云平臺成功對接,打通本市與周邊盟市求職招聘信息跨區域共享渠道,實現招聘會現場全程智能引導和人崗智慧匹配,切實提升求職和招聘的成功率。在人社官網、微信公眾號推出人社AI智能客服功能,推進人社服務智能化、效能化、主動化,打造“7×24小時”全天候在線服務模式,著力解決群眾了解掌握人社政策渠道不豐富、社會關注熱點問題回應不及時、經辦咨詢解答標準不統一的問題。與廣電網絡合作推出參保登記、繳費信息、待遇發放等7項社保查詢服務,市民坐在家中通過電視遙控器即可查詢社保。
目前,我市人社公共服務已涵蓋網站、App、微信、12333熱線、自助一體機、“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社區工作站直至市民家中,真正實現人社服務多元化、廣渠道、無死角。
據了解,市人社局接下來將加快推進“一卡通”建設,依托社保卡覆蓋人群廣、服務渠道多、線上線下融合應用的優勢,整合健康卡、診療卡、醫保結算碼、財政惠民卡、民政低保憑證等各類民生卡(碼),讓市民手中的社保卡真正變身為“民生福利一卡通”。
“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創新工作方法,深挖服務潛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改革活力、釋放數字紅利,加快推動‘試點’變成‘亮點’‘先行’變成‘先成’,奮力開創智慧人社新局面。”市人社局數字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志橫說。(張楚研 文/圖)
原標題:“智慧人社”開啟服務新局面——市人社局數字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