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銀行工作人員走訪企業,了解企業金融需求。
2021年以來,烏達區金融部門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工業強區產業興區”的工作目標,充分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實際需求,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優化營商環境,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助力企業優質發展。
2021年2月9日,烏達區政府與烏海銀行烏達支行建立金融支持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烏達支行堅持“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廣大市民”的市場定位,圍繞烏達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及重點,為烏達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
1月14日,記者來到烏海銀行烏達支行,工作人員正為前來辦理業務的企業進行多樣化服務。“戰略合作協議簽訂以來,烏海銀行烏達支行打造了‘一站式’金融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流程、助力企業發展。”烏海銀行烏達支行行長張楠說。
2021年7月13日,烏海銀行烏達支行“營業執照代辦點”通過線上申請、線上審批的方式,為烏達區一位居民成功申領到我市首張“銀行代辦”的營業執照。“以前法人開辦企業,需要奔波于不少部門,現在通過我們網點的‘一站式’代辦服務,辦理營業執照壓縮到半個工作日,節省了法人的時間成本。”烏達支行營業執照代辦專員劉文超說。
營業執照代辦僅僅是烏海銀行烏達支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烏達支行主動出擊,走進烏達區大中小企業,了解企業金融需求,提供信貸支持,助力企業轉型升級。2021年,烏達支行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先后為烏達產業園企業提供信貸支持10億元以上。
面對烏達區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烏海銀行推出“興旺貸”,相比現有貸款利率降低很多,同時通過現金流減息等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截至目前,烏達支行已為烏達區170余戶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支持。
“烏達區金融部門經常深入我們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的金融需求,對于我們企業訴求很重視。我們企業的審批事項,在規定時間內,基本都可以提前完成審批。同時,駐烏達區的金融機構對我們的支持很大,提供的信貸支持很及時。”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凌杰說。
2020年疫情期間,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遭遇經營困難,烏達區金融部門及時了解情況,協調相關金融機構,為企業及時提供信貸支持,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當時企業經營困難,政府部門積極協調,烏海銀行烏達支行通過貸款評估以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信貸資金就到賬戶了,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凌杰說。2021年,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二期項目建設,烏達區金融部門積極了解企業需求,溝通協調相關金融機構,做好金融服務,助力企業項目建設。
去年,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產銷兩旺,1月至11月,公司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6.2億元,實現利潤7.6億元。二期項目建設完畢后,企業的產業鏈將得到進一步延伸、產品的附加值得到進一步提高。
2021年,烏達區金融部門積極走訪駐區銀行,持續監測金融機構貸款收費情況,督導各銀行機構嚴格落實各項減費讓利政策,清理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目前,烏達區駐區銀行除貸款利息外,均不收取其他任何費用。同時,烏達區金融部門走訪調研轄區具備上市掛牌條件的企業,會同上級部門赴內蒙古源宏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掛牌上市調研工作,幫助企業做好上市融資準備,推動企業上市進程。
“為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效率,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2021年,烏達區以‘獲得信貸’為主線,優化資本市場服務環境、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建立常態化產融對接機制,扎實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獲得信貸指標工作,切實提升信貸效率和水平。針對企業融資需求,烏達區召開了政金企對接會4次,為增強有效金融供給,采取了點對點、面對面的形式,得到了駐區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2021年,烏達區金融機構發放大中小企業貸款20.14億元,其中,為恒業成、宜化、東源科技、佳瑞米、宏宇等重點企業發放貸款10.91億元,協助英萊化工獲得盛達擔保公司擔保貸款950萬元。”烏達區主管金融工作的區領導說。
下一步,烏達區將在現有成果基礎上,建立獲得信貸指標長效機制,實現信貸辦理環節持續優化,直接融資更加便利,規模穩步擴大,初創期和高成長企業直接融資機會明顯增加,助推金融業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李浩)
原標題:優化營商環境強健經濟“體魄”——烏海市烏達區優化營商環境小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