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寶武碳業炭材料一體化產業園寶杰新能源造粒車間。(路靜 攝)
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落實《意見》看作為
6.1萬戶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占我市各類企業比重達99.6%,較“十三五”同期增加3.4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超400億元,較“十三五”同期增加100億元;16家民營企業發展水平達到全國乃至世界領先水平;民營經濟貢獻77%的稅收、67%的GDP、80%的產業投資……2023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厚植發展沃土、增強核心競爭力,全力服務民營企業,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民營企業成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做大做優做強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民營經濟質量提升,產業鏈條更加優質。2023年,我市持續推動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形成現代煤焦化、硅基新材料、精細化工、冶金建材、裝備制造、現代新能源、可降解材料、葡萄及深加工等8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目前正在著力打造現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精細化工、冶金建材、裝備制造、現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個超百億級產業鏈群。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社會貢獻更加彰顯。我市積極探索工業反哺農業、促進服務業發展新模式,城鎮化率達96%,居全國前列、自治區首位。2023年,我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超20萬人,占就業登記總數的73.8%,較“十三五”同期提高31.6個百分點,并實現年均新增就業崗位5900個。202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5%、6%左右。
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爭先爭優。2023年,我市6家民營企業入圍2023中國能源企業(集團)500強榜單,2名企業家獲得“第五屆內蒙古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近50家民營企業先后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民企百強、“誠信之星”、行業之星等榮譽稱號,陜西商會、冀商聯合會、東北商會榮獲全國先進商會,河南商會、手工藝術品商會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商會,烏海市女企業家協會榮獲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稱號。產業轉型提質
培育民營經濟新質生產力
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全力推進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加快推進3個300萬噸及以上焦化聯產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制定《烏海礦區(含鄂托克旗)煤炭礦區總體規劃》,煤礦整合前期工作有序開展,非煤礦山整合工作全面啟動;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井工煤礦智能化礦井全覆蓋,內蒙古自治區首個非煤“云礦山”上線運行,新建5G基站555個,建成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4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駐企業160戶。
新興產業蓄能起勢。完善新能源產業布局,16個新能源項目穩步實施,鋰電池負極材料等產業鏈項目有序推進,自治區首個油氣電氫“四位一體”能源島試點項目建成;積極推進新能源區域合作,加快建設自治區西部綠色能源消納基地;研究制定《烏海市促進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條例》,成立國內首家BDO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舉辦2023中國(烏海)第二屆BDO及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成為中國BDO產業發展大會永久舉辦地。
服務業新業態促消費。大力發展平臺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引進首店品牌13個,統籌布局37個夜市、集市消費場景,開展線上促銷、便民消費圈主題活動等大型促銷活動14場,拉動消費2.29億元;加速旅游業恢復,出臺《烏海市旅行社招徠游客獎勵辦法》等政策,烏海湖等景區全面升級,黃河幾字彎城市文旅綜合度假區等項目進展順利,新建葡園綠道等景觀景點,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成功舉辦內蒙古民歌大會、烏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活動,“來沙漠看海”文旅品牌出彩,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3.6%、90.6%。2023年,我市第三產業地區生產總值達93.34億元,同比增長21.2%。
優化營商環境 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立足“放管服”,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取消和下放市本級事項644項、簡化辦事環節154個、精簡辦事要件650個,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減87.4%;大力推行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企業登記網辦率達98.7%;105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156項事項實現“自治區通辦”、191項事項實現“全市通辦”,有效解決企業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問題。
立足“強監管”,凈化市場發展環境。深化“雙隨機、一公開”,35個領域307項執法事項列入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全面推進企業年報工作,年報率達95.99%,創近10年來歷史新高;做好“三品一特”安全監管,特殊食品經營主體抽考覆蓋率94.33%、合格率96.26%,居自治區第一位,藥品抽檢、電梯安全檢查等均提前完成自治區目標要求。
立足“提質量”,優化生產經營基礎。投入19.23億元完善園區配套,先后實施33個基礎設施項目,園區發展環境顯著改觀;強力推進開發區閑置資源要素大起底,盤活無效低效用地390公頃、半拉子工程9個,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躋身2023年全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
立足“促創新”,推動民營企業升級增效。民營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經費)投入達9.5億元,研發投入強度1.09%,位列自治區第三;財政科學技術支出1.71億元,同比增長34.65%,位列自治區第二;專項資金撥付率達100%,位列自治區第一;落實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資金1035.5萬元,同比增長242.94%;兌現1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內蒙古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科研獎補500萬元;登記認定各類技術合同43項,技術合同成交額近4億元。
加大扶持力度 增強民營經濟核心競爭力
2023年,我市著力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不斷完善常態化政商對接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增強民營經濟核心競爭力。
建機制、強效率,為企服務。“政企懇談·早餐會”搭建政企交流新平臺,共品烏海發展“好味道”;228個“紅色服務團”上門服務、入企談心、分類指導;“民營企業提出建議直通車”暢通民營企業咨詢政策、反映問題、投訴舉報渠道,困難問題實時回應、即時辦結。
搭平臺、常溝通,助企解困。實行市級領導干部包聯重點項目制度,推行“五個一”包聯和“一企一策”專班式包聯服務,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招商項目落地;健全市級領導干部聯系工商聯、民營企業、商會組織工作制度;推行工商聯(總商會)兼職副主席、副會長輪值機制,圍繞重大項目建設召開民營經濟人士座談會15場,收集解決企業問題和意見建議55條;市人大、政協充分發揮參政議政作用,集智聚力,組建“助企解難服務小分隊”,逐一摸排2023年296個重點項目建設情況,解決困難問題87件。
揚精神、促擔當,同心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實施“萬企幫萬村”“萬企興萬村”等專項行動,引導民營企業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累計投資超10億元;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各類專業技術培訓60場,受益群眾3萬余人。(記者 路靜)
原標題:厚植沃土 激發活力 做優做強——我市大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綜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