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3月19日電 政務服務是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近年來,赤峰市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提高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念好“簡”“智”“暖”“三字訣”,創新工作方式、強化工作舉措、推動流程再造、全域打造政務服務新模式,全面做好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里”。
“我是來辦理施工許可的,在辦理過程中得到了工作人員的耐心指導和一對一服務。準備辦理施工許可材料時,綜窗人員告知并協助我們先辦理了基坑施工許可證,使項目至少提前開工了30天,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內蒙古北方時代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史建華介紹。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前期手續對施工期的影響,赤峰市紅山區將施工許可辦理劃分為基坑、地基基礎和主體三部分。在工程建設項目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文件并具備施工條件后,即可采取“容缺辦理+告知承諾”方式,核發基坑部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在開展基坑部分建設的同時推進后續手續辦理。
“推行該審批模式,可讓建設工期普遍提前20至30天,進一步加快了重點項目落地速度,確保重點項目第一時間開工建設,受到了廣大項目報建單位的一致好評。”赤峰市紅山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高棋說。
經濟發展的根基在于市場主體,赤峰市牢固樹立“抓發展必須抓產業,抓產業必須抓市場主體培育”的鮮明導向,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服務舉措,優化服務模式,進一步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大起來、強起來。
念好“簡”字訣,提高企業群眾辦事速度
一是“兩優”行動“減程序”。開展“兩優”專項行動,進一步梳理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做到規范履職行為、推動放權減權、精簡工作程序、優化內部流程。目前,已對市本級39個部門的1303項外部事項、32部門的201項內部事項進行優化精簡。
二是“一次辦成”“減材料”。聚焦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推行政務服務集成化辦理,完成103個自治區“一件事一次辦”基礎上,探索推出經營貨物運輸、巡游出租車、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網絡食品銷售、公民婚育、員工錄用、靈活就業、高校學生畢業就業等7個“一件事一次辦”場景,實現了申請材料較之前精簡65.9%,完成時限較之前壓縮82.8%。
三是“綜窗改革”“一窗辦”。深入實施“綜窗改革”,打破原有的部門窗口進駐大廳辦公的服務模式,統一采用“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業務運作模式,實現所有事項“一窗辦”。充分整合政務服務資源,進一步加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積極推動高頻民生政務服務事項下放縣、鄉、村,目前,全市實現1716項業務辦理“只進一扇門”、500余項業務不出旗縣、130項業務辦理不出鄉鎮、63項公共服務事項辦理不出村,有效解決企業群眾從“多地跑”變“一窗辦”,實現“只進一扇門,來到一個窗,辦完所有事”。
念好“智”字訣,加速便捷化服務覆蓋廣度
近日,家住阿魯科爾沁旗的董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旗政務服務大廳,想注銷他在赤峰市紅山區的營業執照。因多年未經營,營業執照早已丟失。窗口幫辦代辦工作人員積極和赤峰市紅山區政務服務大廳“市域通辦”窗口工作人員溝通,借助視頻幫辦“市域通辦”系統進行線上、語音聯系對接,啟動異地審核程序,不到半個小時,便辦理完畢。當天,幫辦代辦人員替董先生將注銷材料郵寄給赤峰市紅山區政務服務大廳。董先生看到電子版“營業執照注銷通知單”后十分高興,“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辦理異地營業執照注銷,市域通辦真的是挺好,太省事了!多謝你們幫忙,讓我少跑一趟赤峰!”董先生激動地說。
一是“市域通辦”讓政務服務“觸手可及”。創新辦事方式方法,聚焦打造“不見面”辦理的政務服務,在全區首創“市域通辦”模式,將“線下實體窗口”延伸至“線上視頻窗口”,實現群眾辦事“多點通辦、就近能辦、少跑快辦、一地可辦”。目前,“市域通辦視頻辦”已覆蓋全市172個蘇木鄉鎮(街道)、2407個嘎查村(社區)的1.96萬余個服務事項,累計視頻接通受理咨詢業務487余次。
二是“一網通辦”讓政務服務“四通八達”。不斷拓展網辦深度,結合企業、群眾高頻辦事需求,推動政務服務事項“上網”,持續推動“一網通辦”改革,政務外網實現“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全面啟用“綜合一窗”系統,全面推行統一身份認證,實現“一次登錄、一次認證、全網通行”。2023年“全程網辦”率83.03%,全市綜窗辦件27萬余件,其中,綜窗網上辦件21萬余件,網辦占比78.81%。
三是“政務+直播”讓政務服務“觸屏可及”。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直播方式,利用下班時間,結合不同階段相對集中的群眾辦事需求事項,精選業務水平高、溝通能力強的工作人員作為“答疑專員”,全力打造邊聊邊辦的“政小云”政務服務直播新平臺,實現了群眾在家即可與政務服務窗口人員面對面咨詢、互動。2023年,全市開展政務直播3000余場,累計觀看人數達500萬人次,實現群眾咨詢辦事“零材料、零跑腿”。
念好“暖”字訣,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溫度
“聽說周六還能辦業務,我就過來試試,沒想到真的辦成了!”2023年9月23日,前來政務服務大廳辦理農機購置補貼的劉先生為窗口工作人員提供的延時服務點贊。
“今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我年紀大了,在手機上搗鼓半天也沒弄懂如何操作醫保繳費,去窗口腿腳也不方便,這下可好了,你們上門服務,不僅幫我們辦理醫保繳費,還幫忙激活醫保電子憑證,可是幫了我大忙了。”家住松城街道新希望社區的關奶奶向社區幫辦代辦員連連道謝。
一個個點贊,一聲聲道謝,都源于一系列暖心舉措。
一是“特殊情況”“延時辦”。針對工作日沒時間辦、工作時間沒辦完的特殊情況提供延時服務,不斷擴大延時服務范圍,目前,市縣兩級累計15953個事項開展延時服務,占全部政務服務事項的95%以上,累計辦件15706件。同時,多種渠道開展延時預約服務,寧城縣、元寶山區、松山區等地區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公眾號實現線上預約,2023年全市累計辦理預約服務1100余件。
二是“疑難雜癥”“一窗解”。為解決缺少關鍵材料或信息不統一、部門協調不暢等辦不成事的問題,設立“辦不成事”反映專窗,由業務骨干“坐診”、專治“疑難雜癥”、專接“燙手山芋”,第一時間就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做好后續工作,確保“辦不成事”能辦成。目前,全市共設有辦不成事窗口31個,配備服務人員39人,2023年“辦不成事”窗口辦件量530件,讓500余人享受到“事能辦、事好辦”。
三是“特殊群眾”“上門辦”。針對老弱病殘孕等有特殊需求的群體,將服務窗口前移,免費提供咨詢、指導、協調、幫辦、代辦等服務,實行“零收費+上門辦”服務舉措,全市177個蘇木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2408個嘎查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均配備2名以上兼職“上門辦”服務專員,精準為特殊群眾提供3.3萬余次“上門辦”服務,累計幫助10萬余人,把政務服務工作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
四是“特殊時期”“集中辦”。為特定時期需集中辦理業務的企業群眾開設潮汐窗口,幫助企業群眾高效辦事,2023年,已設置項目開復工、旅游、供暖等服務窗口30余個,服務企業群眾2.3萬余人。
赤峰市錨準高質量發展任務,延伸政務服務觸角,深挖政務服務潛力,將努力打造更多利企便民舉措,為企業群眾生活增便利、添活力,讓企業群眾辦事再提速、更便利。(赤峰市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 崔紅艷)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