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迎難而上、頂壓前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持續攻堅優化營商環境,集中力量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宜居宜業新城區,為全面推進現代開發區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堅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資
實行專業招商,脫產常駐六大區域招商引資。突出重點招商,圍繞主導產業,鎖定國內500強、民營500強等頂尖企業和各大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招大引強,力爭引進一個項目帶來一個產業。推行“一把手”招商,明確22個單位“一把手”引進項目和資金的“保位子”底線任務,完不成任務的讓出位子。開展委托對賭招商,委托山東綠天使等第三方專業招商機構,雙招雙引,延鏈補鏈,造鏈育鏈。探索產業園和孵化器招商,聯合企業建立科創中心、生產基地、創業園區等科創載體平臺,設立科創基金,引進培育一批科創型、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加快打造招商平臺載體,加快實施標準化廠房、蒸汽管網、道路等園區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新建標準化廠房8萬平方米。推動政企聯合招商,推動以商招商、協會招商、商會招商、鴻雁回通等項目盡快落地。全年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84個。
高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嚴格執行“項目管家、項目秘書”推進工作機制,年度實施重點項目70個以上,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以上。集中力量攻堅37個續建項目,確保熱電聯產、增量配電網、科爾沁文旅綜合體等項目如期復工,早日建成投產。保持33個新建項目前期工作“冬季攻勢”力度不減,4月份應開盡開,上半年全部開工。加大民大一期、亞琦國際商貿物流城、科爾沁馬城等項目盤活推進力度。推動快遞物流園、標準廠房二期、園區基礎設施、中央商務區等專項債項目編制申報。持續加大項目謀劃和儲備力度,切實加大對創新創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城市基礎設施、新基建、民生社會事業等領域項目的系統謀劃。
全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力推動制造業振興崛起。實施“工業倍增”行動計劃,加強政企、銀企互動,搞好要素保障和市場銜接。加快培育裝備制造產業,以新能源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產等為主攻方向,搶抓“窗口期”,加快打造風光儲氫氨全產業鏈裝備制造基地,推動英利光伏組件及儲能、天恩液流電池、天楹北方總部、中電豐業電解槽、天合光能光伏組件等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引導傳統服務業充分發展。推動快遞物流園、團商慧聚倉儲物流、新華書店圖書倉儲物流、驥德倉儲等項目建設。建設消費適配性區域性專業市場,推動奧特萊斯盡快投入運營。推動文旅體產業健康發展,加快推進孝莊河文化產業園、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加快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跨境電商,培育引進新經濟業態,推動法律、金融、保險、會計、拍賣、工程造價、商業咨詢、信息服務、測繪等新興服務業集聚新城區。推動金融服務向實體經濟注入活力。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探索實施“人才飛地”“研發飛地”模式,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國有直屬企業做大做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投融資平臺創新,有效吸引各類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
建設宜居宜業新城區
樹立產城融合發展理念,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城北片區、河西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成果編制。實施勝利北路、甘旗卡路、供熱管網改造、污水管網混錯接等基礎設施和公建項目14項,改造加裝老舊小區室內燃氣報警設施5萬戶,改造老舊小區供熱二次管網2個。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推動華宸尚品、碧桂園、花語園等17個房地產項目如期開復工、如期保交樓,確保“三難”問題得到及時、合理解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及場景應用,提升中心城區市政園林管養和環衛保潔市場化、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系統整治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環境臟亂差等“城市病”,持續擦亮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的“金字招牌”,不斷提升新城區商氣、人氣、名氣。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做好返貧動態監測。保持糧播面積總體穩定,繼續實施高產創建行動,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通遼市農牧局等專家團隊合作,建設玉米高產“千畝方、百畝塊”2萬畝和米豆間種示范基地1萬畝。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裸地瓜菜和鮮食玉米,年內新增設施農業2萬畝、鮮食玉米5000畝。推動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引進屠宰加工、熟食品制作、生物制藥等下游配套企業。大力推進奶業振興,支持蒙牛產能提升和現代牧業種業提升工程。抓好生豬、禽類、奶牛等規模化養殖。積極推進農旅深度融合,打造近郊休閑、鄉村民宿、生態康養精品景點,建設城郊型鄉村旅游基地。實施鄉村建設“十項工程”,穩步實施農村電網升級、農村公路改造、供水保障、戶廁改造等工程,進一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覆蓋率,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持續攻堅優化營商環境
對標一流,狠抓15個重點領域提升,推進市區兩級行政許可“五統一”,健全完善三級政務服務體系,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免證辦”“就近辦”,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4.0版,集中攻堅電子證照數據歸集,繼續開展政務服務效能第三方監督監測,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建立政府守信踐諾機制,慎重承諾,有諾必踐,繼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頂格落實各項助企惠企政策,加快清償拖欠企業賬款,嚴禁嚴查亂攤派亂罰款問題。建立企業訴求管理平臺,嚴格執行工作人員“六不允許、六個必須”服務制度,盡心竭力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加大園區“處僵治困”力度,加快閑置低效用地、“僵尸企業”處置力度,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用心用力做好民生事業
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全面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地農民等重點群體就業,開展就業創業技能培訓5000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確保城鎮新增就業1000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加快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提升。實施新增學位三年攻堅行動,推進新城二小、新城三小、新城二幼、新城三幼新建工程和遼河三小擴建、新城一幼續建工程,持續引進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增加學位3780個、園位1530個。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推進開發區疾控中心、開發區二級醫院、電廠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全面落實“乙類乙管”各項防控措施,實施亞定點醫院改造,提高應急轉運能力,摸清老人、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底數,做好養老院、福利院、學校等重點場所防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遼河康養中心項目開工,新建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家、鄉鎮養老服務中心1家,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100戶。實施開發區福利中心改建工程,建成鎮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實施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專項行動,統籌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加大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力度,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生活補助標準。
最美愿景催人奮進,趕考步伐永不停歇。開發區正以“敢為人先、爭做標桿”的氣魄擔當,奮力奔向現代開發區建設的美好未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