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巴彥淖爾市2023年堅持穩中快進穩中優進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以下簡稱《政策清單》)新聞發布會在臨河召開。
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袁培才從主要內容、出臺背景、制定情況和下一步落實措施四個方面解讀了《政策清單》。《政策清單》主要包括推進農牧業優質高效轉型、推動工業調整優化升級、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強化要素支撐、優化發展環境5部分138條。其中,第一部分推進農牧業優質高效轉型政策19條,主要包括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種業振興、奶業振興、推進農牧業全產業鏈發展、促進林草產業發展。第二部分推動工業調整優化升級政策49條,主要包括培育壯大工業產業鏈、支持發展現代能源經濟、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工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快工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大科研攻關力度、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第三部分促進服務業提質提效政策28條,主要包括加快培育新興服務業、加快發展物流服務業、加快恢復接觸性服務業、加快提升傳統服務業。第四部分強化要素支撐政策27條,主要包括加強土地要素保障、加強能耗指標統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強人才政策支持。第五部分優化發展環境政策15條,主要包括減輕企業負擔、優化市場環境、激發地方活力。
市農牧局副局長王星、市金融辦副主任楊慧、市工信局副局長楊欣、市商務局副局長孫振剛分別就種業振興、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工業經濟、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意愿等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題一:種子是農牧業生產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2023年我市在種業振興方面有哪些政策安排?
王星:2023年,農牧業部門擬積極向上級爭取1000萬元左右項目資金,支持我市種業振興。主要是實施三大工程。
一是種質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對小麥品種“永良4號”和“巴麥13號”建立“三圃田”進行提純復壯,對我市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地方品種燈籠紅香瓜、華萊士、黃柿子等進行提純復壯,保持作物的品質品性。同時,推進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基因庫建設,開展黃河流域西北地區種質資源普查、收集、保存工作,保護西北地區種質資源數量和多樣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畜禽方面開展二狼山白絨山羊、河套大耳豬、烏拉特戈壁紅駝等地方特色品種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構建地方特色品種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增強我市種質資源保護能力。
二是優勢特色品種培育。圍繞小麥、玉米、向日葵、肉羊、果蔬等優勢和特色物種,以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依托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各類新品種培育工作。全市計劃培育各類新品種15個,其中,培育肉用綿羊新品種(系)“華蒙肉羊”1個,現已完成中試試驗和各項品質指標測定,正在申請國家新品種審定。
三是良種化水平提升。支持建設農作物、種苗、畜禽繁育基地,提升良種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擴大小麥原良種、玉米雜交種等種子繁育基地面積,在適宜種植區域,以國審品種“巴麥13號”為重點,良種繁育基地面積穩定在3萬畝以上。以臨河區、杭錦后旗、磴口縣、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為中心,支持瓜果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建設,計劃建成24個標準化集約化瓜菜育苗中心。支持完善國家級巴美肉羊核心育種場1家,巴美肉羊、胡羊核心群母羊分別存欄5000只以上,年種羊生產能力達到2000只以上。同時,繼續建設6個“看禾選種”平臺,打造成為農民選用良種的看臺、種子企業品種比拼的擂臺、部門推介新品種的平臺。
問題二:我市將通過哪些舉措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楊慧:2023年,市金融辦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市委五屆四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聚焦五大任務,積極引導金融機構精準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
一是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目前,市金融辦正在制定《關于做好金融服務五大任務實施方案》和《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引導金融資源精準高效服務五大任務。下一步,市金融辦將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強化金融要素保障,發揮好信貸、保險、擔保等多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巴彥淖爾金融服務云平臺”,引導企業入駐平臺開展融資,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和便捷度。
二是不斷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繼續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再貸款、再貼現等低成本資金,認真落實各項減費讓利、惠企利民政策措施,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進一步發揮增信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三牧”主體的融資支持力度,持續降低擔保費率,放大擔保倍數。
三是扎實推進企業上市融資。繼續推進企業上市推進會和合規證明“一站式”服務等工作機制,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擬上市企業,強化分類指導,力爭實現年內2家企業報輔。同時,落實好上市獎補政策,對企業上市在自治區獎補的基礎上,再獎補400萬元至600萬元。對在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內注冊的企業實現首發上市的,在自治區和市級獎補的基礎上,再獎補400萬元至600萬元。
問題三: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推進新型工業化”“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等決策部署,我市在這些方面有什么支持政策?
楊欣:我市主要從產業升級改造、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等方面給予工業企業和項目建設獎補支持,推動工業經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產業升級改造方面,一是支持五個產業集群和八條產業鏈發展。五個產業集群即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現代裝備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八條產業鏈即新能源汽車制造、光伏裝備制造、風電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稀土、鋁后加工和銅后加工、生物制藥、石墨新材料。具體獎補辦法為投資5億元以上且能夠在2023年投產的項目貸款,按貸款實際利息的30%給予一年貼息補助;對投資額2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類項目按照上年度技改項目投資額的20%進行獎補。二是支持智能制造。重點支持冶金、危化、民爆、建材、農畜產品、裝備制造、電子七大行業的“機器人換人”項目;生產車間通過網絡實現設備之間數據交換和共享的數字化車間項目;有不少于2個數字化車間組成的智能工廠項目。具體獎補辦法為項目實際投資額的20%。三是支持工業綠色化。對新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的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為自治區級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節水標桿的企業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每節約1噸標準煤給予200元補助;節水技術改造項目,每節約1噸水給予10元補助;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利用項目,每利用1噸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給予10元補助。
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面,將專精特新企業分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三個梯度。具體獎補辦法為評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100萬元、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獎勵50萬元、創新型中小企業獎勵20萬元。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方面,對新竣工投產達到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對于自然成長達到規模以上的企業,且在規模以上名錄庫中保持12個月以上,給予10萬元獎勵,單戶企業只可享受一次獎勵。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工業總產值首次達到30億元、50億元、80億元以上的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獎勵,單戶企業就高只可享受一次獎勵。
下一步,我市工信部門將繼續把政策解讀好、宣傳好、貫徹落實好,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精準的服務,確保全市工業企業穩定運行。
問題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2023年,我市在增強居民消費信心和消費意愿方面有哪些有力舉措?
孫振剛:市商務局將緊緊圍繞《政策清單》,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制定針對性更強、含金量更高的政策,促進消費工作提質提效方面制定了8條獎勵政策,列入《巴彥淖爾市2023年堅持穩中快進穩中優進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制定《巴彥淖爾市2023年消費促進工作方案》,聚焦商場超市、餐飲住宿、汽車、家電、家居建材等商貿流通領域,謀劃全年消費促進活動等各方面的工作;爭取到532萬元自治區內貿服務業專項資金,用于發放消費券和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全力帶動我市消費促進工作。
二是開展不少于400場消費促進活動,著力打造“暢享美好生活、嗨購巴彥淖爾”市級品牌消費促進活動,助推我市消費品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利用首店首發、一刻鐘便民商圈、步行街、老字號等項目支持,不斷擴大消費場景,建立更好的消費載體,持續增強高品質消費、體驗式消費、場景式消費等新消費需求;積極爭取1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項目,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加強優勢產業、特色產品電商化改造和電子商務共享云倉試點建設,支持本地羊肉、乳業、籽仁等優勢產業提升設計研發、創意創新、渠道建設等電子商務應用水平,提升“天賦河套”的影響力,擴大網絡銷售;支持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共享云倉試點建設,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提高時效和服務質量;充分釋放夜間經濟、周末周邊消費潛力,深入開展夜購、夜市、夜讀等夜間消費活動,拓展消費的時間空間,不斷推出富有創意的活動。
三是助力商貿企業恢復發展。通過對商貿流通企業發放1000萬元規模消費券,助力企業促銷,惠及市民消費;對商貿流通企業上限納統、營業額增加等進行獎勵,推動商貿企業盡快復工復產,穩定和鞏固消費市場。(記者 劉蓓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