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內蒙古6月26日電 錫林郭勒盟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一站辦”改革,不斷拓寬服務渠道、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率,探索創新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打造最優政策,解決“環境差”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瞄準市場主體和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拿出真招實策,堅決打好優化政務環境攻堅戰和持久戰。
一是整體謀劃推進。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統籌推進。一方面,對標先進標桿,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深化“一網通辦”“綜合一窗”改革,深入推行“兩個免于提交”,持續推動企業“減證辦”“免證辦”“就近辦”服務范圍和水平。另一方面,優化落實企業投資核準(備案)類項目全流程并聯審批、告知承諾等制度,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提供保姆式、全程化服務,為企業創造“項目能落地、辦事不求人”的良好營商環境。先后制定出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優化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的實施意見(試行)》《全面推行“蒙速辦·一網辦”“蒙速辦·掌上辦”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制度文件,形成完善的政策體系,為全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整體有效推進、高效服務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強化跟進落實。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總體方案和專項推進方案,針對內蒙古自治區5方面32項任務要求,細化實施具體舉措217條。將優化營商環境納入盟旗兩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領銜抓改革任務清單,形成盟直單位和旗縣市(區)按照日、周、月報等形式將督辦事項落實情況直接報盟長審閱的督辦機制。錫林郭勒盟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牽頭抓總,建立調度工作臺賬,健全完善任務分解、跟進落實、協調推動、反饋報告、整改提升等抓落實的各項制度。
三是聚焦法治引領。出臺《錫林郭勒盟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十條保障措施》《錫林郭勒盟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常態化聯系機制》等政策舉措,進一步暢通了政法機關與企業的聯系溝通渠道,確保法治環境持續優化;扎實推進誠信建設工程,制定出臺《錫林郭勒盟誠信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旨在打造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錫林郭勒盟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壓減最低成本,解決“負擔重”問題
堅持以便民利企為高效準則,切實降低企業和群眾辦事成本。
一是開辦企業服務專區。盟旗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均設置開辦企業服務專區、工改專區、公安業務專區、綜合行政審批區,形成企業設立、刻制公章等申請材料整合為“三合一”和“六合一”套餐式業務辦理模式,基本實現企業開辦、注銷“零成本”。
二是完善要素保障機制。推行“雙經理”和“電e辦”,降低客戶辦電成本,今年以來節約辦電成本3535萬元。水氣熱實現“三零”服務,推行聯動過戶和集成辦理。加強對接融資服務,提升普惠金融。實施數字人社建設行動,推動人社領域接辦、服務、監管、決策模式全方位變革,實現基層“數字人社”全覆蓋。
三是認真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成立全盟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工作領導小組,建成“一把手主責、領導小組靠前指揮、減稅辦日常協調、機關各科室各司其職”的工作機制,以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和優化稅費服務為抓手,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增強企業創新意愿,為企業可持續轉型發展注入“稅動力”。目前,全盟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4.05億元,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四是規范口岸收費。持續深入開展口岸領域涉企收費專項整治工作,保障口岸平穩健康發展。二連浩特市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小組開展專項排查,取消公路口岸收費項目11個,降低收費項目4個。東烏旗深入推廣匯總征稅模式,在現有匯總征稅基礎上,積極推進鐵礦石等進口貨物實現匯總征稅;組織相關部門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口岸收費情況進行價格監審評估,確定收費清單并公示。
五是完善“幫您辦”窗口。組建3240人的幫辦代辦隊伍,分環節、分階段提供部分或全程代辦幫辦服務,變企業群眾“多頭跑”為“政府跑”,年初以來幫代辦6萬余件。全面推動存量證照、新增證照電子化,實現全盟健康證、出生醫學證明等211類176萬個證照電子化。探索推進“兩個免于提交”,完成本地4個自建系統“一證一接口”對接,共發布10290個“免證辦”事項清單,年初以來依托“綜合一窗”系統辦理17.5萬件,共減免材料4191份。
提升最快效率,解決“辦事慢”問題
充分利用數字賦能手段推進服務方式改革,加快建設線上一張網、線下一個廳,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率。
一是不斷完善“一網通辦”。作為全區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梳理和垂建系統對接試點地區,率先實現與13個區直部門的34個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全部打通3個自建業務系統,2.4萬個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快速完成,網上可辦率、全程網辦率分別達到99%和90%,實際網辦率達73.64%。完善“找茬員”機制,委托第三方服務機構對全盟2.4萬個事項進行了12輪抽查,完善企業相關業務的辦理。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等市政服務企業全部進駐各級政務服務大廳,聯審事項接入工改系統,工程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到39個工作日以內,居全區前列。
二是持續推動“掌上辦”。依托“蒙速辦”移動端共接入特色應用806項,其中可辦應用545項,可查應用261項,居全區前列。緊扣辦事群眾所需,推動自來水,供熱燃氣查詢繳費和業務辦理以及公證業務、健康證等高頻事項實現全流程“掌上辦”。
三是加快實現“一窗受理”。優化升級“云端錫林郭勒”審批平臺的跨層級、跨部門并聯辦理功能,形成“四級聯動”體系,盟、旗縣市(區)、蘇木鄉鎮三級“綜合一窗受理”系統應用率達100%,95%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受理”。其中,針對車駕管業務排隊等待時間長、群眾投訴多的問題,盟、旗兩級車管所推行車駕管業務“綜合一窗受理”改革,將原來2個工作日辦理的業務壓縮至1個小時,極大縮短辦理時間,提高整體效能。
四是著力提升12345熱線服務水平。全面提升12345熱線服務水平,探索推進由“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今年以來,12345熱線共受理企業群眾訴求6.38萬件,其中,現場高效率直接答復3.21萬件,在線解決率50.31%,轉辦至職能部門處理3.17萬件,轉辦率49.69%;設立12345熱線企業專席,為企業提供7×24小時政策咨詢和辦事指引,組建由219名盟直部門業務骨干為成員的政策專員隊伍,今年以來,已累計解答企業咨詢285余件。
提供最好服務,解決“多次跑”問題
立足群眾視角、厚植服務根基,以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四個著力”,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服務。
一是推出政務服務“全盟通辦”模式。采取試點先行、統一測試、打造專區、協調聯動四項舉措,打破事項辦理地域、層級限制,推動基層政務服務實現“多點可辦、就近能辦”,不再讓群眾“多跑腿”“折返跑”。截至目前,全盟“跨省通辦”可辦事項131項,“全區通辦”可辦事項160項,“跨域通辦”產生辦件45.45萬件,著力解決群眾異地辦事往返跑。
二是推進“好差評”全覆蓋。依托“排隊取號評價”系統,通過評價器、短信、二維碼等方式,實現服務渠道、服務事項和評價對象全覆蓋,累計產生評價數據234萬次,好評率99.99%、差評整改率100%。充分發揮好“好差評”制度的正向激勵作用,針對排隊等待超1小時情況、逾期辦件情況、政務服務差評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認真整改,以差評整改倒逼服務態度和工作提質。拓寬“好差評”覆蓋面,現各級服務大廳、分廳及水、電、氣、暖繳費大廳、派出所等263個服務場所均已覆蓋“好差評”。
三是打造“暖心服務”品牌。建立親民導引服務,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老年人便攜通道、綜合咨詢服務,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提供優質服務;開展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征信查詢、免費打印等特色服務;成立幫辦代辦專屬服務隊伍,為企業群眾和特殊群體辦理各類業務1.3萬余件,實現服務下沉、端口前移,有效提升了群眾幸福感。
四是推行延時服務。推行“早晚彈性辦、午間不間斷、周末不休息、法定節假日不打烊”的延時服務,規范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周末延時服務坐班制,打好“預約+延時+錯時”服務組合拳。今年以來,公布延時服務事項2萬項,預約辦、延時辦1500萬件。
五是打造“企業之家”服務專區。在錫林郭勒盟政務服務大廳整層規劃出3500平方米區域,打造以“家”為主題的“企業之家”服務專區,集咨詢引導、業務辦理、企業接待、洽談簽約、綜合調節、幫辦代辦等功能,建立盟市兩級聯動服務模式,配備5名首席幫辦代辦員,組建盟市兩級37個部門的47名幫辦代辦專員隊伍,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無窗口、肩并肩”服務,今年以來,“企業之家”服務專區為企服務6000余次。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