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銀行理財行業掀起了一股“自購潮”。從招銀理財到興銀理財,多家理財公司紛紛自掏腰包購買旗下理財產品,這一舉動不僅吸引了市場目光,更引發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事實上,銀行理財公司自購旗下產品早已不是新鮮事,而此番“自購潮”在權益市場復蘇背景下再次上演,背后蘊含的深意值得深究。
銀行理財公司自購旗下產品,是一種向市場傳遞信心的行為。近年來,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銀行理財逐步從“保本保收益”向“凈值化管理”轉型。然而,凈值化轉型的本質是打破剛性兌付,這讓部分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信心有所動搖。在這一背景下,理財公司通過自購行為,向市場釋放出對產品價值和投資前景看好的信息,意在穩定投資者情緒,提振市場信心。
從近期數據來看,權益市場整體有所修復,權益類和混合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提升。尤其是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權益市場的向好趨勢愈發明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市場仍處于相對低位,對于理財公司而言,這正是布局的好時機。
與以往的“固定收益為王”相比,當前理財公司逐步加大了對權益類和含權類產品的投放力度。通過自購,理財公司不僅向外界展現了自身的信心,也進一步豐富了資產配置策略。然而,這一行為也提醒投資者,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波動性較高,投資需更為謹慎。
盡管理財公司紛紛加入自購行列,但其背后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這是資管新規后市場一直在強調的核心理念。在此過程中,投資者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理財公司需要幫助投資者充分理解產品說明書,明確投資范圍和風險等級,避免盲目追漲或盲從市場情緒。
此外,自購行為雖然能夠傳遞信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畢竟,市場波動風險始終存在,投資者更需要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科學配置資產,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導致不必要的損失,真正用好理財工具。(大河財立方評論員 徐兵)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