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三文魚是來自深海的高端食材,但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一位名叫劉源的新農人卻成功挑戰了這一認知。他在內陸城市建起了三文魚養殖基地,讓原本生活在北大西洋的大西洋鮭魚在太原“安家落戶”,并實現了規模化養殖,為當地水產養殖業開辟了一條新賽道。
劉源是晉源區都市農場太原海域三文魚養殖基地的負責人。談及養殖三文魚的初衷,他坦言:“最初我說要在太原養大西洋鮭魚時,身邊的人都覺得不可能。”但憑借此前成功養殖淡水虹鱒魚的經驗,他堅信只要模擬出適合三文魚的生存環境,就能突破技術壁壘。
然而,現實遠比想象中艱難。第一批魚苗從煙臺運回太原后,由于運輸過程中的缺氧問題,大量魚苗在抵達后陸續死亡。“看著魚一批批死掉,大家都很心疼,甚至有人想放棄。”劉源回憶道。但他并未退縮,而是不斷調整運輸方案,最終發現8斤左右的亞成體三文魚適應能力更強,運輸成活率大幅提高。在損失了幾千斤魚、交了近20萬元“學費”后,運輸難題終于被攻克。
運輸問題解決后,劉源和團隊開始專注于養殖環境的精準調控。他們每天監測魚池的鹽度、水溫、溶氧量等關鍵指標,確保三文魚健康生長。經過四個多月的精心飼養,8斤的魚苗成功長至12斤以上的上市規格。
今年2月,太原海域出產的三文魚首次投放市場,憑借極高的新鮮度迅速走俏。“以往太原市場的三文魚多為冰鮮產品,從捕撈到餐桌需要10天左右,而我們的魚24小時內就能完成加工配送,新鮮度遠超進口產品。”劉源介紹,僅春節前一個月,基地就售出了4000斤三文魚,市場反響熱烈。
如今,太原海域三文魚養殖已步入正軌,不僅為周邊10多位農戶提供了就業機會,劉源還積極推廣養殖技術,希望帶動更多人加入這一新興產業。“以前我從事鮮切花種植,現在轉型做水產養殖,就是希望能把高附加值、前景好的產業引入鄉村,讓農業更有奔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劉源說。
晉源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劉源的探索為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未來將支持更多類似項目落地,推動特色水產養殖業規模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楊潤德 崔莉霞 楊雅然)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