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7月上旬,天津大學“有醫說醫”實踐隊的29名成員深入天津市濱海新區、寧河區、西青區等七個區的十七個社區與鄉村,開展了為期8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將醫療科普與健康服務送到老年人家門口,用實際行動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貢獻力量。
面對天津市近四分之一常住人口為老年人的現狀,實踐隊將服務重點聚焦老年群體。隊員們走村入戶,在多個村莊社區搭建起臨時“健康課堂”。他們精心準備了25個主題的科普講座,內容包括救命技能心肺復蘇和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見病的防治知識。隊員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貼近生活的講解方式,累計開展了20多場線下宣講,力求讓老人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實踐隊不僅傳授知識,更將關懷落到實處。在每個服務點,隊員們利用專業設備免費為老人測量血壓、血糖。他們特別帶來了天津大學醫學院自主研發的“心律衛士”心臟檢測儀,現場為老人進行冠心病風險預測,并根據收集到的基層反饋意見不斷改進設備。依據檢測生成的個性化健康報告,隊員們耐心提供一對一的健康管理建議,累計服務超過500人次。這種“家門口”的專業篩查,有效緩解了基層醫療資源不足的壓力,讓科技溫暖惠及鄉村社區。
此行,隊員們既是服務者,也是傾聽者。為了解老年群體的真實健康需求,實踐隊以七區十七地為樣本,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多種方法,開展了“鄉村‘三早’知識普及調查”。調研特別關注高齡、失能、多病、低收入老人及其照護者,深入了解他們的健康服務需求和對現有服務的評價,旨在為天津市探索現代化健康老齡化路徑提供寶貴的基層決策依據。
作為天津大學醫學院的品牌實踐隊,“有醫說醫”的醫療科普與健康服務已走過四個年頭。從最初的6人服務4個村,發展至今年的29人覆蓋七區十七地,累計服務超8000人次。第七期實踐隊在延續健康科普和扎實服務的同時,更著力創新:結合天津市“寸草心”民心工程,在南開區多個社區開展“一對一輔導”和“小班課堂”,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機預約掛號,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為西青區、南開區等地的青少年志愿者培訓急救技能,培養服務老人的后備力量;計劃探索建立“鄉村慢病管理云平臺”,以期解決基層醫療人員匱乏、患者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在西青區辛口鎮平津戰役戰地醫院舊址,隊員們還設計沉浸式黨課劇本,挖掘紅醫精神,助力鄉村文旅融合。
這個夏天,天津大學“有醫說醫”實踐隊的青年學子們,用腳步丈量津沽大地,用專業知識服務家鄉父老。他們活躍在社區和鄉村,將健康知識、醫療服務和人文關懷精準送達基層,生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為“健康天津”“健康中國”建設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中宏網特約作者王敏報道 圖文/天津大學 李庚)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