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6月24日電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環比下降0.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3%,環比下降0.4%。
近日,中宏觀察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原所長楊宜勇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消費場景逐步恢復,消費信心有所提振
中宏網記者:您如何看待5月CPI、PPI環比下降?什么原因導致下降?
楊宜勇:CPI與PPI的同步回落,并非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多種力量交織下的短期表現。
CPI環比下降原因:多重因素疊加,需求恢復尚需時日。
一是食品價格的季節性“降溫”:5月,隨著天氣轉暖,這種季節性的供應高峰直接導致了鮮菜價格環比大幅下降5.9%。與此同時,食品煙酒類作為CPI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價格的集體回調無疑對整體CPI構成了顯著的下行壓力。
二是能源價格的“外溢”效應:能源價格的走低不僅直接拉低了交通燃料等商品價格,更通過成本傳導機制影響了與能源相關的眾多消費品價格。據測算,能源價格環比下降1.7%,對CPI環比總降幅的貢獻度接近七成,成為推動CPI回落的“主力軍”。
三是消費需求恢復的“漸進式”特征:盡管社會各界普遍感受到消費市場正在回暖,消費場景逐步恢復,消費信心有所提振,但整體來看,這種恢復仍然處于一個相對溫和、漸進的過程中。
PPI環比下降原因:輸入性壓力與國內階段性調整并存。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的“傳導”: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行,迅速傳導至國內相關產業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環比下降5.6%,精煉石油產品制造業價格下降3.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也下降了1.2%。
二是國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價格的“周期性”回落:國內市場自身也存在著一些階段性、周期性的價格調整。煤炭行業進入傳統的消費淡季,南方部分地區5月出現的高溫多雨天氣,對部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施工進度造成了一定干擾,加之鋼材、水泥等建材市場供應相對充足,導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均環比下降1.0%。
三是市場需求不足的“深層隱憂”:從更宏觀的視角觀察,盡管經濟在持續復蘇,但整體市場需求距離疫情前的高位水平仍有差距。這不僅是價格問題,更深層次地反映了供需匹配、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挑戰。
中宏網記者:5月CPI、PPI走勢有哪些積極方面?未來走勢如何?
楊宜勇:盡管環比數據有所回落,但透過現象看本質,5月的數據中也蘊含著不容忽視的積極信號。
積極方面:核心穩健,局部向好。一是核心CPI溫和修復,顯示內需韌性: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影響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反映居民日常消費的核心商品和服務價格保持了溫和上漲的態勢。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消費需求正在經歷結構性改善,內需基礎依然具有相當的韌性。
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穩定或上漲,民生關聯領域承壓較輕:在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中,并非所有行業都呈現下行趨勢。農副產品類購進價格持平,顯示出初級農產品價格相對穩定。在PPI生活資料價格方面,整體保持穩定,食品價格微降0.1%,但衣著價格上漲0.2%,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費品價格均上漲0.1%。這表明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部分工業行業,其價格并未受到整體下行壓力的顯著沖擊,甚至出現了微幅上漲,這有助于穩定居民消費預期。
未來走勢:低位震蕩與降幅收窄并存。一是CPI:短期低位震蕩,中期溫和修復可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CPI可能仍將維持低位震蕩的格局。一方面,宏觀經濟政策的持續發力,對CPI形成一定托底作用。另一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不確定性(如地緣政治風險、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等)仍可能對國內輸入性通脹或通縮預期產生影響。CPI同比增速可能會在小范圍內波動,難以出現快速攀升。
二是PPI:降幅有望逐步收窄,但完全轉正尚需時日。從近期看,國家正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新質生產力(如人工智能、綠色能源等)的成長壯大,部分領域供需關系有所改善,這些積極因素有利于PPI的企穩甚至回升。然而,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如保護主義抬頭、供應鏈重構等),仍將對PPI走勢產生制約。
穩定市場預期,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中宏網記者:大力提振CPI、PPI應該從哪些方面著力?
楊宜勇:面對當前CPI、PPI的運行態勢,需要采取更加精準、有力且協調的政策組合,多措并舉,激發市場活力,穩定價格預期。
一是擴大內需市場,夯實經濟基本盤。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釋放消費潛力。一方面,要持續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可支配收入,這是消費增長的基石。另一方面,要大力優化消費環境,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消費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通過這些措施,可以逐步提升CPI水平,使其更好地反映經濟復蘇的成果。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投資與消費聯動。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具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多重效應,對提振PPI亦有積極作用,因為它直接增加了對原材料、設備的需求。
二是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提升經濟附加值。要加大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術、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和投入力度。這些領域往往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特點,其發展壯大不僅能創造新的就業和收入,更能帶動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從而對PPI形成正向拉動。
鼓勵傳統制造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投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同時,通過淘汰落后產能,緩解部分行業的過剩壓力,也有利于PPI的企穩。
三是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營造穩定預期。貨幣政策穩健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通過精準滴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經營壓力,激發投資和生產的積極性。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有助于穩定通脹預期,避免價格過度波動。
財政政策積極發力,精準有效刺激需求,把錢花在刀刃上,真正發揮撬動社會投資和消費的作用,從而推動CPI和PPI的回升。
四是穩定市場預期,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政府應及時、準確、透明地向市場傳遞宏觀經濟政策意圖、目標和方向,通過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可以有效穩定市場信心,避免市場主體因預期不明而采取過于保守的投資和消費行為,從而影響市場價格的穩定和經濟復蘇進程。
強化對市場供求關系、價格動態的實時監測、分析和預警。及時、準確地向公眾發布相關信息,穩定市場預期,防止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價格大起大落。同時,要依法嚴厲打擊價格壟斷、價格欺詐、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障市場價格機制的正常運行。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