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作為技術轉移體系的核心單元之一,科技成果產出水平高低成為事關后續能否通過成果擴散、流動、共享、應用并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前提。隨著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向縱深邁進,以及國際國內產業和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產業創新對高價值、原創性、前瞻性科技成果轉化需求變得更加迫切。作為高價值、原創性、前瞻性科技成果最重要產出地,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韌性、發展后勁和安全自主,成為“十五五”健全科技成果轉移體系和渠道的必答問題。高校院所承載在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深度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責任擔當,最緊迫任務是著力“研究技術化”“技術工程化”兩大發力點完善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機制。
一、完善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機制是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潛力與效能的突破口
在我國產業經濟已由全球跟跑進入并跑甚至領跑新階段,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發展條件與環境的劇烈變化,打造產業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保持發展韌性和經濟安全,更加需要依賴高水平自主創新成果突破國際技術封鎖和關鍵產業鏈“卡脖子”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底層支撐技術主要由連續性技術向非連續的前沿、基礎、交叉、顛覆性技術延伸。新時期全球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建設呈現出一個新特點:由前沿、基礎、交叉、顛覆性原創技術支撐的新產業、新賽道、新模式在短時期迅速崛起并成長為具有主導能力和行業顛覆價值的著名企業。從發達國家高價值初創企業誕生情況看,約60%來源于高校院所帶成果創業或由著名大企業裂變或高管離職創業。適應上述兩個方面重大變化,依靠科技成果轉化融合科技創新鏈與產業鏈,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建設,需要將成果轉化鏈由“技術開發-成果市場化-成果產業化”向前擴展至“科學研究-技術研究-技術開發-成果市場化-成果產業化”全鏈條。在成果轉化鏈“最早1公里”納入“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究”,既從科技創新源頭上強化基于研究成果的技術選擇與實現能力的支撐,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含科量”與實施可行性,還可以將研發階段的成果供給直接嵌入成果轉化鏈,確保“高水平科技創新價值”與“能夠保證公司利潤最大化商業模式”的完美融合。從這個意義上講,基于完善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機制,提升成果轉化潛力與效能已成為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重要突破口。
二、完善高校院所高水平成果產出機制的兩大發力點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院所能否發揮好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龍頭作用至關重要。將“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究”納入科技成果轉化鏈,是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國家鼓勵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融通發展”的需要,有助于運用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為產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奠定扎實基礎支撐。以基礎研究為起點在科技創新端的“科學研究-技術研究-技術開發”路徑,包括從科學研究向技術研究轉化、技術研究向技術開發轉化兩大發力點。前者,我們稱之為“研究技術化”、后者我們稱之為“技術工程化”。理論上,產出一項高水平科技成果,需要通過接續“研究技術化”“技術工程化”,以保證最終技術開發成果兼具高技術價值、商業價值和成果轉化實施穩定性兩項核心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打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最早1公里”和“最后1公里”的關鍵,是打開高校院所科技創新鏈條“黑箱”,聚焦“科學研究-技術研究-技術開發”環節,將更多由科學研究產生的知識發現,通過加強概念驗證,轉變為技術開發項目,并通過小試、中試平臺將技術熟化。
三、跨越科技創新端高水平成果產出兩大轉化斷裂帶:“魔鬼河”與“死亡谷”
高校院所基于市場需求研發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包括:科技研究成果和技術開發成果。科學研究重在知識發現、提出理論與方法、認識世界、解釋世界。技術研究主要是通過反復試驗、實驗試錯等方式探索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的技術可能實施路徑。從科學研究向技術研究轉化需要科研人員努力克服來自理論層面、技術功能、科學技術研究和人類主觀主義等不確定性,實現研究技術化。我們將這個階段面臨的巨大風險稱為“魔鬼河”。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借助科技探索興趣與發散思維,運用科技知識、理論與方法確立技術種子,盡管難以在短期精準判斷其實用價值,但卻為經濟與社會進步提供新的可能性。這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助力產業提質的重要根基。技術開發成果重在知識和技術指導下開發新產品、新材料、新裝備等樣品,技術成熟度相對高,且短期應用方向和實用價值易于判斷。此階段主要任務是采用收斂思維,針對市場需求的痛點與癢點,運用科技成果設計產品與服務,通過反復實驗、測試、使用等方式將紙面產品與服務設計轉化為實物形態的樣品、樣機、樣件。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技術工程化”,它與后續工藝設計階段的“技術工程化”共同構成技術熟化過程。其源于工藝設計、定義顧客和持續融資需求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我們稱之為“死亡谷”。從全球經驗看,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新產業、新賽道、新模式潛力與后勁的根基,在于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能否順利跨越“魔鬼河”“死亡谷”兩大斷裂帶,催生數量眾多的具有巨大商業價值的科技初創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講,完善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機制,提升成果轉化潛力與效能,需在連續跨越“魔鬼河”與“死亡谷”兩大轉化斷裂帶領域取得巨大進步。
四、完善基于成果轉化潛力與效能導向的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機制
當前,制約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項目脫節現象突出,最終技術開發成果因缺乏研究技術化和技術工程化的嚴謹概念驗證和實施方案設計與論證,導致支撐前沿、基礎、交叉、顛覆性產業的原創高水平科技成果供給不足。“十五五”可從以下5個方面發力,完善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機制。一是完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年度項目設置與形成機制。可分為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辟蹊徑;面向需求,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合4種類型分類設置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突出項目資助導向針對性和精細化。著力加大非共識項目研究支持力度,鼓勵高校院所科研人員依據自身興趣和未來社會設想開展自由探索,強化對前沿、基礎、交叉、顛覆性新行業創新創業的成果支撐。二是充分發揮概念驗證中心職能。切實提升概念驗證中心對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項目的服務能級和對形成基礎應用類和技術開發類科研項目指南的指引能力。凝練概念驗證中心核心競爭力和打造品牌概念驗證中心,力爭在挖掘出具有“核爆級”產業應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并在發展新產業或賦能產業升級領域取得標志性成果。三是補齊高校院所研究技術化和技術工程化的短板。聯動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創新聯合體一體布局,健全從基礎研究到應用基礎研究再到技術開發項目接續研究的穩定支持機制。四是以高校院所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為契機,夯實高水平研發的人才支撐。借鑒世界著名科學城人才培養模式和科學研究改革經驗,以現代產業研究院、卓越工程師學院為抓手,探索基于科技創新布局和現代先進制造業集群重要應用場景的問題導向的學群制高層次人才培養新模式。在具體創新實踐上,要勇于創新綜合性課程群和微課程群建設,增強緊缺、急需專業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高層級人才的本地化供給能力,在教育綜合改革中突出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培育機制建設。五是多渠道拓展打通科學研究、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鏈條的穩定性資金支持來源。除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與金融支持資金外,高校院所可通過爭取“校友圈”“朋友圈”“生態圈”的社會資金支持,推動將橫向項目結余資金用于成果轉化,提取科技成果轉化收入用于持續科技成果開發,創新“先用后轉”“以權代股”“里程碑付費”等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形成高水平科技成果產出與高效率技術轉移、成果轉化間的良性循環。(作者:唐龍,中宏觀察員、重慶科技大學教授。本文受重慶市2024年重大決策咨詢項目《重慶市“十五五”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樞紐研究》支持。)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