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支持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消費領域金融供給、挖掘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提升消費供給效能、優化消費環境和政策支撐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此輪促消費政策聚焦于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和新型消費三大重點領域,通過信貸、債券與股權融資等多元化政策組合拳,更好滿足消費領域金融服務需求,為釋放消費增長潛能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撐。
提振消費是當前我國穩增長的關鍵舉措和擴內需的核心引擎。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性使得全球需求不斷承壓,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趨弱,我國經濟加速轉向內需主導模式的訴求再次強化,消費已成為當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對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自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列為今年經濟重點工作之首以來,政策層面對消費領域的重視程度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政府工作任務之首,并明確提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此次六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與前述政策部署形成接續,對重點消費領域金融支持政策進行細化,形成“由宏觀定調到中觀部署,再到微觀工具運用”的全鏈條政策體系,著力釋放我國消費領域的強大增長潛能。
政策組合拳聚焦三大重點消費領域,培育打造消費市場新引擎。今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效用開始逐步顯現,我國消費市場不斷呈現回暖趨勢,且耐用品消費水平已達到全球較高水平。此次《意見》的出臺則進一步明確了當前金融支持消費增長的方向和重點,從政策端持續發力鞏固我國消費市場回升向好態勢的同時,精準面向具有極大增長潛力的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等重點領域,在推動擴大商品消費方面,圍繞重點場景和重點人群,創新優化消費信貸產品,滿足消費者差異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繼續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金融服務,強化金融支持外貿企業拓內銷力度,完善內貿險服務,擴大外貿優品消費;在重點支持發展服務消費方面,增加對批發零售、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等領域經營主體的融資支持,助力挖掘基礎服務消費潛力;圍繞文化旅游、體育、娛樂、教育培訓、居住服務等領域創新融資模式,促進激發改善性服務消費活力;在助力培育新型消費方面,探索金融支持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加強金融創新,開發適合新型消費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系列舉措有望精準發力激活消費市場潛力,打造消費市場新增長點。
發揮金融機構關鍵作用,明確金融支持消費三大發力方向。根據《意見》部署,當下我國金融支持消費應從支持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支持提高消費供應效率與加強基礎金融服務三方面發力。一是支持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提振消費的關鍵支撐,《意見》強調夯實宏觀經濟金融基礎,深入實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創新家庭財富管理金融產品,支持居民就業增收,優化養老、健康等保險保障體系,積極培育消費需求;二是支持完善消費基礎設施,疏通消費市場擴容提質堵點。《意見》圍繞適老改造、體育設施、充電裝備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及交通、物流、供應鏈等商貿流通項目,探索創新適應資金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合理設置貸款期限,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促進提升消費供給效能;三是拓寬支持消費多元化融資渠道,切實增強消費金融供給能力。《意見》強調要健全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組織架構和專業團隊,持續優化信貸產品,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提升消費信貸供給能力,增強消費金融服務的便利度和可持續性。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務消費領域企業發行債券,鼓勵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通過債券市場募集資金。支持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企業股權投資,支持消費產業鏈上優質企業通過發行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融資。
總體來看,此次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的19條具體政策措施能夠進一步推動全面構建支持提振消費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統籌協調各類金融資源,引導金融機構從消費供給和需求兩端強化金融服務,滿足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多樣化融資需求,有望形成“金融賦能消費、消費拉動增長”的良性循環,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作者:何青,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祉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成果[24XNN005]的階段性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