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2月15日電 2月15日,聚焦“朝著質量強國榮光進發——精準把脈《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歷史邏輯與新起點”主題,中宏論壇第三十三場在線研討召開。江蘇省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徐鳴,應邀出席論壇并作主題發言。
以下是徐鳴發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質量強國的要求。質量是興國之道、富國之本、強國之策,質量強則國家強。今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全面加強質量強國建設,涉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許多方面。在質量強國建設過程中,農產品質量的建設與管理,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在《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中,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作了專門論述,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我們都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要吃得好、吃得安全,還要吃得營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產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體學習時即指出:“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事關人民生活、社會穩定的大事。要在抓好農產品數量安全的基礎上,以更大力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這些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此發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但從整體來看,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仍較薄弱,農產品質量建設與監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總體來看,這是由我國的特殊農情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特殊階段決定的。一方面,我國地域寬廣,有著不同的農業區域,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很難用統一的質量標準去衡量;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現代化正處于推進階段,傳統農業占有很大比重,農業生產呈現分散及小規模的特點,農產品質量監管面廣量大,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從根本上說,要實現我國農業從傳統向現代化的戰略轉變,建設農業強國。從當前來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是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實現農業良種化。俗話說:好種出好苗,種好好一半。要大力繁育和推廣良種,提高我國農業的良種化率。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強化種業科技支撐,努力培育契合中國農情特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良種體系,為生產優質農產品打好種業基礎。二是提高農業的科技水平。現代農業必須建立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之上,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在大宗農作物栽培中廣泛使用農業機械、遙測傳感、大數據等,在瓜果蔬菜植培中普遍采用滴水灌溉、水肥一體、防蟲網等,在農業養殖業中則更多利用傳感器、視頻信息系統等,逐步建立起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三是嚴格農業投入品控制。農業生產投入品控制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舉措。在大田作物生產過程中,做到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各類瓜果蔬菜的種植過程中,嚴格控制各類催熟劑、增甜劑、保鮮劑等的使用;在各類養殖業中,嚴格控制各類生長激素、抗生素的使用。堅決執行國家已經公布的停產、禁用和限用農業投入品品種目錄,一旦發現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的依法從嚴處理。鼓勵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的發展,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農業生產,無論是種植業還是養殖業,都是一段生命的培育過程。任何優質農產品的生產,既要生產者具有精湛的技術,又要生產者能夠悉心的養育,最終凝聚成有著良好社會聲譽的農產品品牌。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農業品牌化戰略,給優質農產品賦以品牌的力量,以爭取更大市場空間,在我國農產品市場中逐步形成以優質農產品為主導的局面。我們要切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察工作,農業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定期、不定期檢查農產品質量狀態,公開曝光質量低劣的農產品及生產者,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讓全社會重視農產品質量,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