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近日將信用管理深度融入船舶檢驗工作,通過強化信用信息共享、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推動守信激勵等措施,成功構建起“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信用監管新格局。此舉實現了“信用+船檢”便企服務場景在全省范圍內的全覆蓋,為誠信經營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與空間。
據悉,山東省交通運輸行業信用信息綜合管理平臺新開發了“船舶檢驗”模塊,該模塊整合了“船舶經營人信息”“船舶信息”“信用承諾”“守信激勵名單”及“重點關注名單”五大核心功能。各船舶檢驗機構依托統一的“信用交通·山東”平臺開展信用管理工作,確保了全省船舶檢驗業務領域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協同共享。通過檢驗實施、海事監管信息收集、船舶變更檢驗機構記錄及船東意見反饋等多維度信息收集,逐步為船舶檢驗業務領域的經營主體建立了“一戶式”信用檔案,并進行信用畫像,為后續實施精準的分級分類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監管范圍上,山東省將船舶及其所有人或經營人、船舶設計單位、船舶修造廠、船用產品廠、檢測檢驗機構等五類責任主體納入信用管理體系。針對守信主體,明確實施了多項便利優化措施:一是在開展行政確認或業務受理時,根據實際情況推行“綠色通道”“容缺辦理”等便利化服務;二是結合船舶建造單位規模化生產的特點,對安全風險低且非首制船的同型船,實施批量建造檢驗;三是依據船舶的不同風險等級,推行船舶自檢和承諾聲明書制度,實施免檢、便利發證等分級分類政策,包括營運檢驗免于檢驗、集中檢驗、常規營運檢驗、替代檢驗等多種形式。
這些守信激勵措施的實施,顯著優化了船舶檢驗流程,有效縮短了檢驗周期,大幅降低了時間成本,切實提升了守信經營主體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對守信船廠實施船舶建造批量檢驗(信任檢驗)669艘次,對營運船舶實施分類檢驗130艘次,對守信船舶所有人免于年度檢驗649艘次,對信用較好、風險較小的船舶實施集中檢驗1648艘次、替代檢驗317艘次。享受上述便利措施的船舶數量占應檢盡檢船舶總數的比例為52.74%。船舶建造、檢驗及發證的平均周期因此提前約一個月,船舶生產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升。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