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德兆曾說,職業教育已經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校企之間更需要匹配高質量技能人才,推動社會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職業學校過去是“標準化”培養人才,現在已向“定制化”的人才轉型,未來趨勢必定是校企合作“聯合開發”培養優質人才的模式。
在國家推進產教融合的進程中,民營企業是中流砥柱的力量,白云電器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電器行業龍頭企業、多個行業協會會長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會長單位,白云電器與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深度合作,開展產教融合企業培育、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產業學院建設試點,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企業,爭當探路人,勇做先行者。
一、白云電器產教融合探索與實踐
2020年5月,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先生經過縝密調研,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于完善產教融合治理體系的建議》的提案。結合國際先進經驗和我國產教融合的情況,胡德兆委員提出五條建議:積極推動《產教融合促進法》立法,修訂完善《職業教育法》《企業法》;在國家層面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和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專業指導機構和多元參與主體;拓寬產教融合投入機制,鼓勵并規范科技型企業、行業協會等創新主體投入;形成統一的產教融合質量和標準體系。
2020年8月,通過幾年來“內優外聯”的實踐,白云電器被納入廣東第一批產教融合示范型企業。內優方面,建成智能數字化工廠,打造工匠培育工作室,探索首席技師制度,定制 “致遠之星”大學生培養規劃體系,建立培育孵化車間,提升員工學歷及專業資格水平,持續提升員工職業技能。外聯方面,參與省機電職業教育集團、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合作,與省內多家技能型、應用型院校開展產教融合探索,搭建教學實踐、實訓基地、共同培育企業核心技能型人才。
2020年9月,公司開始籌備創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企業,明確提出依托白云電器股份和白云電氣集團行業領軍地位、聯合企業大學、省機電職教集團、產教融合促進會、電氣行業協會等產業聯盟,構建智能電氣裝備領域國家級產教融合平臺,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四維主體“五融合”制度體系,全面落實政府、企業、學校、協會等多元主體的黨建、資源、文化、人才、制度融合。
2020年9月17日,廣東省產教融合促進會會員單位到訪白云電器開展產教融合交流研討,參訪組一行先后參觀了公司展廳及智能配電設備綠色數字化工廠,了解四十年發展史以及人才發展軌跡,切實感受濃厚的企業文化,白云電器方面分享了公司目前在產教融合領域的實踐成果及規劃目標。與會代表評價切實感受到“融”與“實”,既體現“融合”與“融洽”,也呈現了“實干”與“實在”。
2020年10月29日,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廣東省第一批產教融合型企業入庫培育的通知》,確定878家企業為廣東省第一批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省層面統籌推進全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具體負責中央在粵企業、省屬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的建設培育,廣州白云電器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入庫并納入42家省級統籌企業。
二、白云電器產教融合愿景與規劃
按照《粵發改社會函〔2020〕1937號》文件部署,產教融合培育企業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制定實施產教融合三年規劃,入庫企業要按照《辦法》和《方案》要求,制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規劃,明確產教融合建設目標、任務舉措、保障機制等并進行公布。
二是實施先建后認動態管理,經過1年的建設培育期,到2021年10月底,省有關部門將按照國家出臺的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標準和評價辦法進行認定。
三是建立試點工作推進機制,建立省、市兩級工作推進機制,省層面統籌推進全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工作,具體負責中央在粵企業、省屬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的建設培育,企業所在市予以積極配合,省培育企業同等享受所在市出臺的支持政策。
國家視角首倡“五條建議”,行動層面首創“五個融合”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白云電器將依托產業聯盟,構建智能電氣裝備領域國家級產教融合平臺,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四維主體深入參與,在五個層面深度融合的制度體系,實現黨建融合、資源融合、文化融合、人才融合及制度融合,以白云電器智能數字化工廠為載體,構建智能電力裝備領域真實培養、帶教、實訓場景,將白云電器產教融合型企業建成標桿“智能工廠”。
黨建融合:探索校企“紅聯共建引領人才培養”新模式,以黨建引領方向,項目作為載體,讓黨建“軟實力”成為產教融合發展的“硬支撐”,把黨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產教融合的組織效能。
資源融合:共建、共管教學和技術技能設施、實習實訓基地及學生創新創業、員工培訓、技能鑒定等資源,實現學校理念層面與企業產品層面技術的有機結合。
文化融合:以“至精至誠致新致遠”為共同價值觀,將企業獨特的“打鐵精神”融合進入學校老師、學生教學實踐,持續植入“匠人匠心”的文化基因,形成“實業、實誠、實訓、實干”的文化氛圍,做到“一個人、一件事、一輩子”。
人才融合:推動人才對流機制,學校與企業在管理層面、師資層面上創造條件交叉兼職、任職,提升教師實戰實訓能力,改善企業人才結構,建立博士站點。
制度融合:建立“知行合一”的學習培養體系,大力推進“以戰代訓、戰訓結合”的教學實訓制度,將企業管理中基于實操、實效的學習培訓制度融入學校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管理中。
推進產教融合的進程中,體制機制還需突破,資產融合、人員有效流動、治理機制等問題還需完善,從政策制定和具體實施都存在大量創新和創造的空間。白云電器憑借“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優良作風,改革創新,先行一步,必將為國家產教融合試點貢獻一份應有的擔當。(李東瑞)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