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3月6日電(記者劉一樂)全國兩會正在進行時。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
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討論認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更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接受中宏網專訪時指出,產與教的深度融合將成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建立支撐強國建設的教育體系和人才隊伍的必要保障。
產教融合要加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是安徽省首個國家創新型企業創辦的民辦本科學院,由科大訊飛獨立辦學,為其深耕產教融合提供了土壤。學院依托科大訊飛人才、技術和資源等優勢,深入實施“突破傳統、面向市場、聚焦應用、創新驅動”系列教學改革舉措,通過“AI+”、“項目+”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數字化、智慧化技術,以團隊模式進行培養,使應用型本科學院的畢業生更能適應殘酷的就業環境?!澳壳皝砜矗虒W已經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潛力,效果可觀?!?/p>
即便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劉慶峰仍然沒有回避在產教融合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他表示,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行業的人才缺口還再增大,主要缺少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當下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并不完善,教學內容無法同步技術本身的高速發展?!靶枰粩嗵岣呓逃m配新發展格局能力,加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為支撐強國建設培育創新技能型人才,企業應該與院校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此,劉慶峰認為,人才培養應圍繞“一條主線、兩個對接、四項融合”開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
劉慶峰解釋,“一條主線”是以培養學生A.I.工程技術及創新能力為主線?!皟蓚€對接”是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工智能最新技術與大學生創新對接。“四項融合”是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融合、大學生實踐實訓與實際場景融合、人工智能最新技術與創新融合、師資隊伍建設與頭部企業實踐融合。
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要以就業為導向
新興產業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崛起,新興產業需要具有知識交叉融合,創新創造和數據應用能力的人才。而此類人才的培養,更離不開企業發揮重要的主體作用。
劉慶峰認為,新興產業的產教融合過程中,要積極優化人才、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供給,既補齊教育人才短板,又補齊產業創新短板,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同時,劉慶峰再次強調要增加職業教育適應性,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導向、市場為導向,解決系統不匹配的問題。
談到職業教育如何適應產業升級的問題,劉慶峰表示,產教融合的切入點需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精準對接人才市場需求;堅持以“終為始”的教學設定,依據人才培養體系和標準,對應企業任職資格,大力開展實訓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推進產、教、科融合發展,將企業的領先技術融合到教學。
新技術為教育評價變革帶來更多可能
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發展為教育評價變革帶來新可能,利用5G、物聯網技術、智能感知技術,實現過程性數據獲??;利用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能力的差異、學習風格、行為特征、性格特點等進行有效診斷和分析,為因材施教提供個性化支持;利用AR、VR等技術創設類似真實問題解決的環境更好、更精準地測量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等,最終實現對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學生成長進行持續追蹤、分析和研究,構建基于核心素養的綜合性、過程性評價,實現全面發展。
今年兩會,劉慶峰提出,設立智能化教育評價方面專題攻關項目,圍繞科技賦能教育評價方面的創新探索發布專項指導文件,重點突破全樣本、多維多模態數據采集,智能化、個性化信息分析反饋等智能化教育評價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和規?;茝V應用。
同時,劉慶峰建議,設立教育評價領域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推進政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地方教育行政部門開展教育評價跨界協同,創新評價工具,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