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作為泰山區第十八屆人大代表、邱家店鎮實驗學校歷史教師,連秀芬用32年光陰詮釋著“人民教師”與“人大代表”的雙重使命。她以校為家、以愛育人,在戰勝病魔的征程中堅守講臺,在履職盡責中傳遞教育溫度,讓鄉村孩子的成長之路灑滿陽光。
以愛為橋,搭建家校共育“連心線”
“愛不是單向給予,而是雙向奔赴。”連秀芬創新推出《愛的傳遞》筆記本,讓這本特殊的“家校溝通簿”成為連接師生、家校的情感紐帶。她不僅熟記每個學生的姓名,更用心記下家長的信息,通過筆記本里的字字句句,洞悉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內心訴求。當學生寫下“老師,我多想叫您聲媽”時,她用母愛般的關懷回應著鄉村孩子對情感陪伴的渴望。
作為區人大代表,她將履職觸角延伸至家庭教育領域,通過調研發現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缺失問題,提出《關于加強鄉村學校家校共育體系建設的建議》,讓《愛的傳遞》成為推動教育公平的微觀實踐。
以愛為盾,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
“安全是教育的底線,更是愛的防線。”連秀芬將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用“安全無小事,你有假,安全無假”的叮囑守護學生每一天。雨天前在班級群提醒帶雨具,周末通過微信向家長重申防溺水知識,那句“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成為學生心中的安全警鐘。
作為人大代表,她在參與校園安全視察時提出《關于完善農村學校周邊交通安全設施的建議》,將班級安全教育的經驗轉化為推動區域教育安全的履職行動,讓“愛”的守護從教室延伸至校園內外。
以愛為鑰,開啟習慣養成“金鑰匙”
針對農村學生學習習慣薄弱的問題,連秀芬提出“兩個零”管理法:要求學生行動與課堂要求“零距離”,對未完成作業現象“零容忍”。她讓《愛的傳遞》兼具作業記錄與家長監督功能,通過“學生互查+教師批閱+家長簽字”的四重檢查機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當學生從“拖欠作業”到“主動求知”,她用“愛”的堅持實現了班級管理的“零的突破”。
作為人大代表,她在教育專題議政中分享“習慣養成教育”經驗,推動《關于加強農村中小學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意見》出臺,讓更多鄉村孩子受益于科學的教育方法。
以愛為舟,渡過后進生轉化“深水區”
“后進生不是缺點的集合,而是缺愛的孩子。”連秀芬將“不言棄、不放棄”作為轉化后進生的準則,在《愛的傳遞》中為每個特殊學生定制鼓勵話語:周帥母親住院時,她寫下“老師就是你的后盾”;衛生委員蘇文蕾缺乏學習動力,她留言“你的責任心能照亮課本”。這些充滿溫度的文字,讓學生在被看見、被尊重中重獲自信。
作為人大代表,她在《關于建立鄉村學校學困生關愛機制的建議》中,將個案轉化經驗升華為制度性建議,推動學校設立“心靈驛站”,讓更多教育工作者學會用“愛”破解教育難題。
以愛為甲,鑄就抗病育人“鋼鐵志”
“講臺是我的戰場,學生是我堅守的理由。”2018 年以來,連秀芬先后經歷乳腺結節、甲狀腺癌、乳腺癌等多次手術,卻始終選擇在假期治療、帶傷上課。2025年6月,她在完成新課教學后才進行子宮及雙附件切除手術,用“手術不耽誤一節課”的堅持,詮釋著教育者的擔當。術后禁言期,她幫同事閱卷、打掃辦公室;化療期間,她戴著假發站上講臺,用堅強感染著學生:“人生沒有跨不過的坎。”
作為人大代表,她在病床上仍通過微信參與“千名教師進萬家”家訪,將病房變成收集教育民情的“臨時聯絡站”,用行動證明:代表的履職不僅在會場,更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從《愛的傳遞》筆記本到代表建議案,從三尺講臺到履職平臺,連秀芬用32年的教育堅守與代表擔當證明:愛與責任是教育的底色,更是人大代表的初心。在邱家店鎮的鄉村校園里,她像一株堅韌的蒲公英,將教育的種子播撒在鄉土深處,用生命的光熱照亮鄉村孩子的成長之路。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