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盛夏的英吉沙,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甜香。田間果園里,金黃的杏子壓彎了枝頭。龍甫鄉杏農阿卜杜熱合曼·艾麥提正忙著采摘成熟的杏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我們的英吉沙杏名氣在外,今年品質很不錯,鄉里聯系好的訂單,價錢也比往年好,這滿樹的杏子就是口袋里的收入!”
英吉沙杏。玉蘇普江 攝
阿卜杜熱合曼口中的變化,正是英吉沙縣近年來傾力推動的特色林果業轉型縮影——將歷史積淀的“名氣”,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收益”。一顆小杏子,如何撬動大產業?答案蘊藏在一系列精準發力的變革之中。
多維發力精準施策 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英吉沙杏,以其色澤金黃、肉質細軟、汁多味甜、香氣濃郁而享譽疆內外,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如何讓金字招牌釋放出真金白銀的效益,縣委、縣政府將其作為核心難題來破解。
今年,英吉沙縣委、縣政府將杏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擺在突出位置謀劃推動。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龍甫、烏恰、薩罕等主產鄉鎮的田間地頭、合作社和市場前沿,圍繞制約產業發展的“種、管、儲、運、銷”等關鍵環節瓶頸,現場“把脈問診”,召開專題推進會協調解決實際問題。目標清晰而堅定,必須打通堵點痛點,讓英吉沙杏的“名”轉化為千家萬戶的“利”,使其真正成為驅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色提力鄉群眾采摘鮮杏。麥麥提艾力 攝
高位推動迅速凝聚起強大的部門合力。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提升果園管理水平;供銷社、商工局等部門提前介入,對接市場信息;鄉村兩級靠前服務,指導合作社和種植戶分級采摘、嚴格品控。一套覆蓋“良種優育-標準生產-品質控制-品牌塑造”的全鏈條提質增效“組合拳”精準落地,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根基。“過去管理相對粗放,現在專家手把手教技術,杏子品質一年比一年好,賣相和口感都上去了,價格自然更高了。”薩罕鎮種植大戶艾尼瓦爾·圖爾蓀深有感觸。
政企校攜手推進產學研融合 注入產業增效新動能
產業要升級,突破瓶頸是關鍵。要實現從“賣原料”到“賣產品”“賣品牌”的躍升,離不開科技賦能和創新驅動。
今年5月17日,一場高規格的英吉沙杏子產業招商大會暨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成功舉辦,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里程碑。40多家行業協會優質企業嘉賓代表、喀什大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英吉沙杏子產業合作發展新機遇,共謀互利共贏新藍圖。多家企業與本地合作社、龍頭企業簽訂了鮮杏采購及深加工原料供應協議。
更引人矚目的是,“喀什大學英吉沙杏子產業研究院”在大會上正式揭牌成立。這一創新平臺的誕生,標志著英吉沙杏產業發展正式邁入“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協同創新的嶄新階段。
研究院將聚焦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集中力量在品種優育與改良、綠色生態防控、保鮮儲運技術和精深加工與高值化利用等關鍵領域展開聯合攻關,讓科研成果第一時間轉化為果農增收的“真金白銀”和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多方聚力暢通渠道 鮮杏外銷收益穩增
豐收的果實,唯有順暢地流向廣闊市場,才能最終轉化為農民口袋里實實在在的收益。今年,在縣委統籌和多方協同努力下,英吉沙杏的銷售網絡正加速拓展。
政府搭臺,鞏固傳統渠道。縣供銷社系統積極發揮主渠道作用,對接疆內外鮮果市場;縣商工局、農業農村局精心組織本地優質杏產品參加中國—亞歐博覽會、“疆品南下粵品北上”廣東對口援疆地區名優產品(中博會)等國內大型展會,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推動英吉沙杏進入本地的大型商超市場,建立穩定的線下銷售網絡。
冷鏈物流車即將發往山東。艾孜再姆 攝
援疆助力,拓展高端市場。6月28日,2025幸福英吉沙“杏”好遇見你——英吉沙杏在魯上市推介發布會在濟南成功舉辦。活動拉開了2025年英吉沙杏在山東等地銷售的序幕,不僅提升了英吉沙杏的市場知名度,也為魯疆兩地產業合作開辟了新空間。依托山東省濟寧市對口支援優勢,借助“大倉東移”項目合作模式,積極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援疆渠道不僅帶來了訂單,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品牌溢價。”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英吉沙杏進入山東市場,直接惠及的是農戶。”
電商賦能,插上“云翅膀”。6月21日,英吉沙縣杏子產業推廣暨喀什大學學子助農電商直播大賽活動啟動,90余名喀大參賽學子分組深入各鄉鎮村,通過沉浸式直播全方位展示英吉沙杏的種植環境、品質特點與獨特風味,用新媒體技術為英吉沙杏品牌推廣、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賦能。各鄉鎮積極擁抱新業態,搭建電商平臺并利用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等新模式,讓英吉沙杏的香甜直達全國消費者的餐桌。與順豐冷鏈、京東物流達成深度合作,冷鏈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確保了“枝頭鮮”能以最佳狀態跨越千里,送達消費者手中,有效破解了生鮮電商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喀什大學學子在英吉沙縣開展助農直播。娜扎凱提 攝
“以前最怕杏子熟了賣不出去,或者被壓價。現在完全不一樣了!”艾古斯鄉先米來村村民阿卜杜哈力克·奧布力喀斯木看著打包好、即將發往全國各地的快遞箱,笑容滿面,“現在訂單穩定,我們不愁銷路,大家種杏子的勁頭更足了!”多元、暢通、高效的銷售渠道,徹底打通了“名氣”轉化為“收益”的關鍵一環,讓農民的增收之路越走越穩。
從歷史悠久的“名品”,到如今富民增收的“金果”,英吉沙杏的蛻變之路,清晰印證著一個道理:特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戰略定力與精準施策,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勁賦能,更離不開市場渠道的多元暢通。
沉甸甸的杏子,滿載著甜蜜,更承載著希望。它映照著英吉沙干部群眾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智慧與實干,也鋪就了一條特色產業助力群眾穩定增收、鄉村全面振興的大道。這滿園的金黃,不僅是盛夏最美的風景,更是英吉沙邁向更加富裕、更加美好未來的堅實底氣。名氣終成收益,“杏”福之路正長。(英吉沙縣融媒體中心 張振鑫)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