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7月11日電(記者王鏡榕)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各界代表7萬余人以盛大儀式歡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他強調,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日前,中宏觀察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許正中教授就相關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中宏網記者:值此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告了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結合黨史學習,您對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得以實現的制勝之道有何學習體會?尤其是結合近百年世界風云變化,您對這份成績取得的“中國經驗”有何研究心得?
許正中:中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徹底擺脫貧困,不僅是中國的自豪,更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也為其他貧困國家走向富裕和現代化之路樹立了標桿,起到旗艦性的作用。百年奇跡得以實現的制勝之道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人民攻堅克難、爬坡過坎的志氣、骨氣和底氣。百年的經驗證明,只有將著力點放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聚民心匯偉力、守底線防風險上,才能順利完成黨的歷史使命,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唯此,才能順利完成黨的歷史使命,才能充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方向決定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根本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關鍵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現實最有說服力。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歷史大考,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行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取得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我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環顧全球,“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對比更加鮮明,人民群眾發自內心擁護黨的領導,更加深切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更加由衷地為偉大祖國感到驕傲。
大局事關事業成敗。謀大局就是要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說到底就是要胸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這“兩個大局”。在新發展階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必須放眼世界經濟格局、國際政治格局、全球治理體系的復雜深刻變化,準確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有效應對面臨的重大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有利條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味著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人類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在胸懷“兩個大局”中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客觀上要求全體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要時刻關注黨中央關心什么、強調什么。必須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系,把業務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提升到政治大局的高度來把握,把當前任務放在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中來運籌。
中宏觀察家 許正中
第二,“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善于聚焦問題制定政策,是我們黨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集中體現。回顧歷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每一步都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政策制定。放眼未來,我們黨領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取得新的勝利,更加需要制定執行有效的政策。定政策應堅持符合實際與順應民意相統一,既符合中國國情、發展階段,又順應人民的意愿與利益;堅持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既著眼事業全局系統謀劃,又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提升效率與促進公平相統一,既推動有利于提升發展效率的改革,又推動有利于促進公平的改革;堅持立足現實與著眼長遠相統一,既直面現實、解決問題,又審時度勢、精心謀劃、超前布局。在新發展階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定政策的基本目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暢通經濟循環,釋放內需潛力,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不斷破解現代化征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強國之路”“富民之路”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從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來看,把握好改革的正確方向至關重要,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之所以在改革中人去政息、紅旗落地,就因為放棄了黨的領導。中國之所以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取得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歸根到底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現代化進程越是推進,改革就越要深化。要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沖破思想束縛,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打通堵點、消除痛點、解決難點。要進一步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減少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的活力競相迸發,使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越是深化改革,就越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進一步健全完善黨的全面領導體制機制,增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能力,把穩改革的正確方向,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制度集成結合起來,推進創造性、引領性改革,不斷提升改革的綜合效能。
第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是造福人民的偉大事業,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先要回答好“為了誰”的根本之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黨之所以矢志不渝地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在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力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矛盾的基礎上,致力于進一步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首先要緊緊抓住并著力解決好這個主要矛盾,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真正使改革為了人民、發展為了人民,保證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匯偉力,就是在現代化建設中緊緊依靠人民,調動和激發人民群眾投身參與推進現代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磅礴偉力。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體量、人口眾多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緊緊依靠人民,匯聚起團結的力量、實干的力量、奮進的力量,才能順利完成黨的歷史使命,才能不斷書寫新篇章。在新發展階段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就要緊緊依靠群眾,從群眾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就要動員群眾參與,從群眾中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力量源泉;就要密切聯系群眾,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和個人的創造活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形成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的磅礴偉力。
第四,“備豫不虞,為國常道”。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但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依舊艱巨繁重,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就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我們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變,我們要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有效防范化解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社會、外部環境、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和領域重大風險的同時,還要防范各類風險的連鎖聯動。防范風險第一位的任務是防住政治上的風險。“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要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容易誘發政治問題特別是重大突發事件的敏感因素、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頭腦要特別清醒、眼睛要特別明亮,善于把握政治邏輯,掌握防范和化解風險的主動權,及時消除風險隱患,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在新的征程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統籌發展與安全。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發展本身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決各類風險問題的“總鑰匙”。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需要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不斷提升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這本身就是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和內在要義。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鍵是維護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要時刻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同時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各類國家安全制度體系,提高運用科學技術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不斷增強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既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穩定。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