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7月5日電 (記者 王鏡榕 視頻報道 呂淋淋)“‘新全球化’時代,中國的科技創新必須在開放融通與自主可控之間取得戰略平衡。全國統一大市場正是實現這一平衡的關鍵支撐?!彼拇ù髮W商學院海納特聘教授、軟科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謝洪明近日接受中宏網記者專訪時指出,通過做強國內市場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同時以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在開放中強化自主,在自主中擴大開放。
一方面,全國統一大市場能夠夯實國內大循環,提升我國科技和產業的自主可控能力。超大規模的統一國內市場是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最大優勢,它不僅提供了廣闊的需求牽引,也提供了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巨大空間。通過統一大市場的建設,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增強對全球創新資源的吸引和消化能力。這將有助于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供給能力,并加強對關鍵領域的統籌布局。以上舉措將顯著提高我國在芯片、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自主創新水平,構筑安全可控的本土產業鏈。
面對外部的科技打壓和供應鏈風險,我們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例如,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高鐵、通信設備等產業正是在國內統一市場做大做強后,才有能力抵御外部風險并走向世界。因此,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已成為確保科技和經濟安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性舉措。
另一方面,全國統一大市場并不意味著自我封閉,而是以更高水平的開放促進更高水平自主。當我們擁有了自主創新的“壓艙石”,就能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配置創新資源。以國內大循環和全國統一大市場為支撐,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全球的創新要素和市場資源,更好地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在擴大開放中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統一大市場建設本身也包含著制度型開放的要求。我們要以統一大市場為載體,加快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對內清除市場壁壘,打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以更強吸引力集聚全球資本和人才;對外推進規則、規制等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治理。簡言之,就是依托國內市場強大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在開放中提高自主創新的起點和效率;反過來,自主創新成果進一步擴大開放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形成良性循環。
需要強調的是,開放與自主并不矛盾,而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關系。應該在維護產業鏈安全的同時保持創新生態的開放性,實現開放與自主的平衡發展。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這樣的平臺,使我們在面對外部技術封鎖時擁有足夠的“底牌”,在參與國際創新合作時掌握更大主動權。我相信,未來,中國將繼續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優勢,構建內外聯動、安全高效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在更高起點上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以開放促自主、以自主帶開放,從而在新全球化浪潮中贏得科技競爭的新優勢。(訪談內容系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破性技術創新中企業競合的機制與政策設計研究”[24&ZD081]資助,由謝洪明、常鐘元、郭蔓蔓共同完成)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sunnyaroma.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